不是政府的手段不光彩,而是納入聯邦勢力範圍後,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
政府後來派來的官員,無論是怎樣的職務,都受到了原住民官員的排擠乃至架空。新分配來的移民,更是受到原住民的欺凌甚至攻擊。
在65星區建立最初的三年裡,行政區長官以上級別的官員,被刺殺身亡的就超過百人。
連高階官員都是如此,至於下面的基層官員乃至普通公務員是什麼境遇,就更可想而知。
如果是個別情況或者部分割槽域,這些問題固然讓人頭疼,但並不難解決。在星際殖民歷史上,聯邦政府最不缺這方面的經驗。哪怕鬧的厲害了,聯邦艦隊橫掃過去那便是。
可在65星區,這種情況是普遍的,遍佈二十顆行星。
如果真的矛盾激化,那就不是單純的平叛,而是一場覆蓋整個星區,涉及數十顆星球的宇宙戰爭。
打一場行政區規模的區域性戰爭,行星署長便能做主。可星區規模的戰爭,有資格做這種決策的可不多。
星區總督不可能,星區最高司令長官不可能,甚至連星系特首都不可能。能做這種決策的,只有站在聯邦權力頂點的一群人才可以。
當初只是三個行政區的平叛,就讓李玄通焦頭爛額。為了透過戰爭預案,和議會那幫大爺不知道打了多少口水仗。想打這種戰爭的難度,方方面面牽扯的利益,更是可想而知。
結果一拖再拖,一百多年的時間過去,為65星區問題爭吵的官員都換了幾批,可問題還是沒有解決,而且越發的嚴重。
現在65星區雖然還在聯邦治下,但儼然已經是一個國中之國,聯邦政府幾乎插不進去手。甚至連星區總督和最高司令長官的人選,都是65星區自行決定,最後只是彙報一下。
說好聽點叫上報稽核,難聽點就是通知一下而已。
至於稅收等等,也從來不按照聯邦政策上繳。動不動就說今年日子不好過,交不上去。有時候甚至還說自己遭災,問聯邦要補貼。
如果說這些還能容忍,另外一個問題就太過嚴重了。
65星區的武裝力量,嚴重超出聯邦所規定的編制。
一顆行星的艦隊規模,通常是由十艘星際戰艦組成,最多也就是十二三艘,不會超出太多。
這是最合理的配置,構築完整防禦體系的同時,也不會讓行星的後勤壓力太大。
可65星區不一樣,隨便哪一顆行星,都是二十艘以上的星際戰艦。
行星數量沒有66星區多,但是艦隊規模已經遠遠超出。
聯邦政府已經下了很多次命令,其中不乏措辭嚴厲的,讓壓縮艦隊編制,但65星區都置若罔聞。
而且龐大武力的背後,更代表著巨大的後勤負擔。
以65星區的資源,根本沒能力供養那麼龐大的艦隊。即便沒有叛亂的意思,資源問題也會促使他們向外伸出觸角。而且現在,他們已經在嘗試了。
66星區當初成立,是為了遏制監視65星區。包括雷雲星在內的十幾顆行星,實際上都是從65星區分出去的。當然,這些行星都是聯邦政府開發,和65星區的原住民並沒有關係。
但是現在,65星區方面卻提出,這些行星原本就是他們的。希望聯邦政府重新行政劃分,把這些行星再還回去。
李牧看到這些,就知道聯邦和65星區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
如果只是65星區搞自治政府,聯邦說不定還能容忍。畢竟這種情況在聯邦很是普遍,比如說任家當家做主的矮光星,外人想插手基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