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歷史,改朝換代也不是一次兩次,無論老朱家做江山,還是老李家做江山,不都是漢人的江山?
官紳們不還是穿同樣的衣冠,官照當,錢照拿麼?
既然如此,那管他龍椅上坐的是誰,況且大明也確實已經爛透,該換個皇帝了。
在這種思想的作用下,北京官員可謂叛降如雲,不少人都留在北京,準備為新朝效命。
只是,眾人沒想到,李自成太坑,眾人剛投靠他,準備為新朝出把力,東虜一來,他卻一溜煙的西竄,留下官紳們目瞪口呆。
這下就把北京的官員們給坑慘了。
與李自成不同,東虜是外族,投靠東虜,那可是要背罵名的。
一時間,在京的官員,便紛紛南下,梁以樟就時趁著順軍西撤的機會逃出北京。
高義歡聽了,心頭一動,“梁府君,與你一起逃出北京的官員呢?去南京呢?”
梁以樟搖了搖頭,“我們本來打算去南京,不過南京朝廷正大興順案,將北來官員據之門外,甚至要捉拿下獄,南京去不得,我才來到高將軍這裡。”
高義歡聞語,眼睛一眯,他原本以為明太子在南京登基,南明會少很多愚蠢的舉動,但是沒想到,還是開始大興順案,逼著北方的官員投清。
明朝是兩京制,並且是真正意義上的兩京,南京幾乎保留了首都所有的待遇。
在南京有與北京完全對應的中央機構,六部、都察院、翰林院一個都不少,而且編制基本滿員。
不過,南京官員的品級、官位,雖與北京相同,但其實沒有實權,沒有事情可幹,都是一些政治鬥爭失敗,或者能力不足,被淘汰下來的人,來南京任職。
其實南京就是從官場鬥爭中淘汰的人,或是被打入冷宮的臣子的一個流放之地。
現在北京覆滅,南京的大臣們便翻身做了主人,可算輪到我們牛逼了,他們自然要維護自己手中的權利。
無論是東林還是馬阮,都想趁著北都淪陷,在京官員被一鍋端的機會,讓自己人控制中央到地方。
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南明朝廷將南下的官員拒之門外,便不奇怪。
不久之後,東林黨人為了對付馬阮,又提出不準起用曾被定為閹黨的官員,又將一大批在野官紳,擋在南京朝廷之外,好方便他們掌權。
而在南京朝廷大興順案、逆案,馬阮和東林相互排擠之時,佔據北京的東虜,卻藉著洪承疇等人的關係,招降了馮銓等一大批被南明拒絕的官紳,使得滿清得到了不少官紳的支援,從而在北方站穩了腳跟。
歷史上滿清六次入口,最後一次更是在關內呆了大半年的時間,打破三十多座州縣,明軍拿他們沒有一點法子,為何他們最後還是退出關外?
因為他們沒有得到漢族士紳的支援,沒有能力治理地方,佔了也是白佔。
這次入關,因為崇禎朝滅亡,大順又被擊敗,正是人心動盪的時刻,南明一拒絕,再加上洪承疇等人一招攬,便得到了大批的官吏投靠。
高義歡聽了梁以樟的話,手不禁再椅子上敲了幾下,然後忽然起身對梁以樟道:“梁府君,南京朝廷拒收南下的官員,這些官員只能北返,然後落入東虜之手,極有可能變節投虜。如此一來,虜兵善戰,可攻城略地,變節官紳則能為其治理地方,實為中原心腹之患。”
高義歡已經走到梁以樟的面前,拉住他的手,一臉誠懇道:“梁府君,我有一事相托,希望你能幫我去招攬這些官員,多給他們一條路,讓他們到我這裡來。這不只是為我,也是為了天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