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懋康是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人,萬曆二十六年進士,做過大官,因為遭宦官魏忠賢排擠,遂被削籍。
崇禎初年,閹黨倒臺後,他被起用為南京通政使,升兵部右侍郎,不久又自請歸鄉。
辭別時,崇禎命制武剛車、神飛炮等。械成後,編輯《軍器圖說》進獻崇禎。
高義歡知道明末懂火器的人並不多,只有徐光啟、畢懋康,還有一個懂得科學的宋應星三人。
現在徐光啟已經過世多年,宋應星在江西做官,畢懋康則已經七十多歲,居於南直老家。
這三個人,高義歡一個都得不到,他想要研發新式的器械,便只好靠自己了。
陳匯廷有些意外的點了點頭,沒想到高義歡居然是個行家,怪不得對軍器上心,要求也十分嚴厲。
陳匯廷忙拱手道,“知道啊,畢侍郎的《軍器圖說》卑職在關中看過一次。”
高義歡聽了不禁一喜,看向陳匯廷的眼睛頓時發亮,“陳器監還看過《軍器圖說》?”
“將軍沒有看過嗎?”陳匯廷有些疑惑,軍器圖說是比較機密的書籍,一般沒見過的人,多半不會知道這本書。
高義歡記得有這麼本書,也託老爺子找過,不過這種書籍,本就是畢懋康獻給崇禎,圖中軍器算得上是機密,就算印刷,數目也不會多,並且不會流傳出來,所以高祖榮並沒有找到這本書。
“陳器監看過就好。書還在嗎?”高義歡心中一喜,有些激動的搓手道:“拿來給本將看看,看完還你!”
陳匯廷卻搖了搖頭,“將軍說笑了。《軍器圖說》是機要之物,我也是在孫督師帶來工坊時,同工匠一起看過一次,哪裡會有這種書。”
高義歡聽了有點失望,不過遂即退而求其次道:“那你可知道燧發槍,哦,也叫自生火銃!”
陳匯廷心裡更加奇怪,他點了點頭,“孫督師讓我們看的就是這個自生銃,不過我們還沒造出來,孫督師就已經出關了。”
高義歡微微一愣,沒想到居然有這麼巧的事情,不過轉念一想,自生銃相比鳥銃的好處,只要是帶兵的人,都能比較出來,便也就不奇怪了。
“陳器監看過就好!”高義歡心中歡喜,遂即問道:“如果本將讓你造,你能不能造出來。”
陳匯廷心裡一顫,一臉為難,不願意接著麼個差事,“將軍,這個自生銃比鳥銃要複雜許多,要求很多,並且造出來,發火率很低,還不及鳥銃好用~”
高義歡對他這套很熟悉,上次說一堆東西,最後就是為了告訴他一個月只能造一杆銃。
這個陳匯廷能力還是有的,上次高義歡給他說了細化分工流水作業的辦法,他改進之後,鳥銃的製作便快了不少。
他能把事情做好,就是遇見困難不敢上,不想辦法解決,必須施加壓力,才動一下。
現在說這麼多,無非就是不想造,怕困難,怕造不好找他麻煩。
當然,造自生銃肯定是要比鳥銃麻煩,否則明軍早就造了出來,也不會到明朝滅亡,也沒大規模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