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即刻徵召民兵隊;並於大角河沿岸以及各村鎮內部設定烽火臺。
一旦發現蠻子動向,必須立刻舉烽火示警,熱沃丹將出兵救援。如有延誤軍情者,嚴懲不貸。
烽火臺限定三日內準備完畢,駐屯所到期檢查。延誤者,同樣嚴懲不貸。
民兵隊、烽火臺都是應急手段。
大角河隔絕荒原與新墾地,據河防守或許是個好辦法。
但邊境線實在太長,溫特斯要防守的地方太多,他的兵力又太少,且機動性遠遠比不上來去如風的赫德輕騎。
民兵隊能頂得住特爾敦蠻子嗎?
溫特斯不樂觀,可是若有一絲希望,他也得試試。
徵召民兵隊的方案由溫特斯親自制定,一共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各村、鎮組建民兵隊,負責本地防禦。
各村鎮會乖乖聽話嗎?當然不會——溫特斯對此有心理準備。
像木笛鎮、撫遠鎮這些距離邊界上百公里的城鎮,蠻子不殺到他們面前,他們不會有任何感覺。
更別說溫特斯無法給各地民兵提供任何武器、輜重。
一階段計劃執行起來就夠令人頭疼,但一階段的難度和二階段計劃比起來什麼都不是。
至於二階段計劃是什麼,尊敬的蒙塔涅保民官壓根就沒在《備戰》告示裡提及。
現階段,各村鎮如果能有序組織起民兵隊,溫特斯就已經別無所求。
……
比起前面兩篇告示,第三篇告示聽起來似乎不怎麼緊急。
第三篇告示沒有名頭,內容為:
[命令各村鎮選拔民意代表,準備前往熱沃丹參加“訴苦請願會議”,具體時間另行通知。
新政府希望對鐵峰郡人民的疾苦進行調查,民意代表的路費和食宿費都將由新政府提供。]
通篇就說兩件事,一是要召集代表開請願訴苦會,二是保證報銷食宿。
說協商會,鐵峰郡平民聽不懂。但是說起“請願訴苦會”,生在皇帝權威下的老人全都明白。
後一條聽起來很滑稽可笑,但卻是菸草商[老普里斯金]強烈建議加上去的。
……
三篇告示不長,老先生很快就唸完了,周圍的鎮民嘰嘰喳喳議論起來。
“再念一遍呀!老善人。”有遲來的鎮民起鬨:“我們來得晚啦。”
老先生微微皺起眉頭,清了清嗓子,再次從頭念起來。
遲來的鎮民們仔細聽著,三篇告示簡短直白,用詞和語法通俗易懂,甚至已經通俗到“粗俗”的程度。
為了寫出這三篇告示,溫特斯可謂絞盡腦汁。巴德不在,他身邊連個合格的筆桿子都沒有。
頭痛欲裂的時候,溫特斯靈光乍現,想出一個終極解決方案:
找來六名目不識丁的老農,起草的告示先念給他們聽;老農們聽不懂或是聽出歧義,那就改,一直改到六人裡五人能聽懂為止。
例如“赫德人特爾敦部的偵察兵在鐵峰郡邊境觸控”這句話,改來改去,改到最後變成“蠻子要殺過來了”。
老先生唸完第二遍,又有人起鬨要再來一次。老先生沒理睬,搖著頭走了。
鎮民們更加激烈地議論起來。
農夫們關心小麥拔節,漁夫和商人們關心民兵隊——因為鏟子港早已有民兵隊,訴苦請願會反倒暫時沒人在意。
“波塔爾鎮長來啦!”有人高聲提醒:“讓一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