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龜雖壽,猶有竟時。螣蛇乘霧,終為土灰。”
先人詩賦如此描述螣蛇,但螣蛇乘霧這一天命卻並非如此。
螣蛇乘霧非是單純的血脈天命,而是一門道法,本質上與寧洛掌握的螣蛇本命道紋沒有太大差異。
頂多算是對道紋的些微校正。
所以沒法給寧洛帶來多少實際提升。
而SS級的黃龍顯聖固然優秀,其補全了黃龍道紋,算是與燭陰玄煞性質相近的純血龍脈天命。
蟠龍者,有鱗無角,無足,不能御空。
螭龍者,有鱗無角,兩足,常攀附於柱體之上,能勉強低飛。
虯龍者,有鱗有幼角,兩足三趾,可低飛,也常被視作為真龍幼龍。
角龍者,有鱗有鹿角,兩足四趾,能夠高飛。
應龍者,有鱗有角有翼,四足五趾,天地任遨遊。
真龍者,應龍褪羽,可遨遊太空。
通常而言,應龍便是一方乾坤內的至高龍種。
先賢曾言五爪金龍最為尊貴,真龍面前,萬般皆蟒。
但五爪金龍實則並非有五隻爪子的意思,而是每隻爪子上有五趾。
當古時帝皇恩賞分封之時,藩屬國君衣袍,便不得出現五趾之龍。
也正因如此,古時帝皇才會將自己稱之為“真龍天子”,且曾經高麗龍有四趾,東瀛龍只得三趾。
古籍同樣有所記載:“蟠龍無翼之龍也,有翼則為飛龍,乃天子之象。”
如此便可印證,所謂五爪金龍,實則就是應龍。
而藩屬國的王,則最多隻能用虯龍與角龍自居。
那黃龍又如何定性?
寧洛原本對此也沒什麼頭緒。
黃龍雖為五方聖獸之一,但山海經中言稱應龍是黃帝神龍,所以黃龍是應龍在黃帝時期的別稱。
如此,歷代古籍所述存在諸多衝突,自然難以妄下定論。
但不可否認的是,黃龍與應龍二者本質相彷。
界門綱目科屬種,從現代生物學的角度研判,黃龍與應龍或許並不屬於同一階梯。
換言之,二者性質不同。
應龍更偏向龍種的發育階段,需要有“四足,五趾,有翼,有鱗,有角”這五大標識。
但黃龍則更偏向龍族的血脈特質,畢竟,黃龍是五方聖靈中的土行聖獸。
倘若再以青龍為對比,那答桉就更為明顯。
畢竟青龍算是木行的龍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