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釉渾然天成,間或點綴著自然的開片,典雅、純潔而令人回味,如幻如穹。不再簡單地依賴於實用性,而具有個性獨特、造型優雅的作品。
工匠們利用粗細、橫直、長短、彎曲不同的外部輪廓線,組合成不同形體。有的勻稱秀美,有的輕盈俏麗,有的簡約文雅,林林總總,百花齊放。
因為崇尚自然含蓄,所以更重視瓷器本身的胚胎、形體、釉色,稍加刻劃,無論造型、釉色、紋飾都追求天然完美。典雅靜謐,猶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真正集前人之大成,又為後世之經典。
難怪評價宋代瓷器,只有八個字: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蘇淵再次拿起刀,信手拈來,行雲流水,瀟灑自如。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像,言有盡而意無窮。
刀行似流雲,花成月滿樓!
蘇淵捧起素胎,流雲手拉到零點六,加上玲瓏刀修坯,錦上添花,相得益彰。
陽光透過薄如蟬翼的胎壁,留下星星點點璀璨,彷彿銀河倒落,美不勝收。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經過苦練終於把昊十九的兩大絕技融會貫通,手藝正式登堂入室,跟鑄劍一樣,瓷器也有三大決定性要素。
胎、釉、燒!
無論拉坯修坯都屬於基礎,透過手藝把泥土變成造型的過程,萬丈高樓平地起,對於青瓷來說乃重中之重。
然後是釉面,瓷器之所以能風靡全世界,變化莫測的色澤才是震撼人心的關鍵,也是工藝中最核心的秘密。
最後是入窯,如同刀劍淬火,失之毫厘謬以千里,全憑經驗閱歷,這才是瓷器被稱為泥火藝術的真諦。
蘇淵放下素胎,洗乾淨手,下一步需要自己想辦法解決,所謂青瓷,其實有七八種顏色,青只是代表一種單色,純淨如一,溫潤如玉。
打電話給毛正聰,約好下午見面,再次開車來到毛家作坊,正好有客戶下訂單,毛正聰親自動手修坯。
見蘇淵到來,毫不避諱,左手拿起素胎,右手持刀,神情專注,先在素胎上用毛筆抹上一層水,刻刀向外移動,一半露在外邊,線條一邊深一邊淺,讓素胎呈現傾斜狀。
“半刀泥!”
蘇淵眼前一亮,這就是傳說中的半刀泥?
毛正聰屏氣凝神,全神貫注,眼裡只有素胎和手中的刀,在不到一毫米厚的瓷坯上雕刻出立體效果的圖案,多一份力則坯破,少一份力則無立體效果,力用到恰當方能成。
線條簡潔、體態修長、轉折流暢、對比強烈。完全摒棄清代以來那種繁縟、滿飾、華貴、浮躁的宮廷之風。
以簡練、空靈、淳樸、明快的風格,一掃昔日拘謹沉悶、生硬刻板的時弊,瓷器被輕鬆活潑、生動靈便的特色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