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說,幾個老爺子對蘇淵印象大好,對方也是國家級工藝大師,同輩之交,地位絲毫不差。
更何況人家才二十多歲,簡直前途無量,雖然刀劍只是小眾門類,但能讓小鬼子和老毛子刮目相看,絕對不簡單。
別看幾個人號稱青瓷大師,其實也就徐福興和毛正聰兩個人勉強能得到收藏家的認可而已。巔峰之作拍賣破五十萬大關,超出工藝品,達到藝術品的最低標準。
毛正聰更蘇淵關係最好,擺擺手道:“哎,這話不敢當,要知道你可是隨便一把劍幾百萬美元,甚至有錢都買不到,我們幾個老傢伙羨慕嫉妒恨啊!”
氣氛很快融洽,大家有說有笑,蘇淵表現的彬彬有禮,以晚輩自居,謙遜的態度讓幾個老人十分舒服。
這就叫什麼?
有本事,還沒脾氣。
上等人!
當然蘇淵也是真心實意結交幾個前輩,既然要玩瓷器,就算有金手指也不能單打獨鬥。畢竟不是從小研究的刀劍,很多東西都要重新學習。
現在的他逐漸收起鋒芒,如同龍淵入鞘,心態平和淡定。在他看來刀劍領域已是過去,繼續勇猛精進,在新領域開啟一片天才是真正強者。
中午蘇淵做東,請幾個前輩吃飯,最後送上小禮物,賓主盡歡,留下聯絡方式。
回到作坊,開始研究新技能,拿起鋒利的修坯刀,福如心至,在指尖上下翻飛,靈動之極。
玲瓏瓷,四大名瓷之一,在薄如蟬翼的胎壁上透過修坯,雕鏤出許多有規則的玲瓏眼,燒成後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十分美觀,玲瓏的本義就是靈巧,明徹、剔透。
《飲流齋說瓷》記載:素瓷甚薄,雕花紋而映出青色者謂之影青鏤花,而兩面洞透者謂之玲瓏瓷。
先在生坯上按圖案設計花形,鏤刻一個個小米孔,使之兩壁洞透,有如扇扇小窗。然後糊上特製的透明釉,就像窗戶糊紙一樣。再通體施釉,經過焙燒,鏤花處明徹透亮,不洞不漏。
透光米粒狀孔眼,叫做米花。在島國稱為螢手,當年震驚海外,堪稱絕世奇珍。
雕玲瓏最講究刀法,要在薄如蟬翼的素胎上鏤雕花紋,可謂難比登天。最經典作品乃青花玲瓏瓷,釉面白中泛青,料色幽靚雅緻,玲瓏碧綠透明,釉中有釉,花中有花,相互襯托,相映生輝。
對著陽光照看時,可以看見瓷體上星星點點象米粒般的透明圓眼,象珍珠一樣明亮,似寶石一樣耀眼。
相傳宋朝景德鎮有對青年,男的叫寧龍,女的叫巧姑,父母都死得早,孤男幼女,相依為命。十二三歲的時候,就到專為皇帝燒造御瓷的御窯裡當童工。
受盡監工首領的欺侮壓迫,拳打鞭抽是家常便飯,監工首領欺侮巧姑,寧龍就挺身維護,寧願自己捱打,不讓巧姑受苦。
在家裡寧龍挑水劈柴,巧姑燒飯洗衣。一個做坯,一個畫坯,慢慢成為御窯有名的好把式。寧龍做出的瓷坯,光潔無瑕。巧姑畫出的坯件,更是巧奪天工,栩栩如生,繪花勝似花,芙蓉出水翠欲滴;畫鳥賽真鳥,鶯喉婉轉猶如歌。
巧姑出落得就像盛開的牡丹,被惡霸郝老二看中,心生毒計,派幾個御窯監工把寧龍抓走。限他在百日內燒造出一千二百套青龍茶具進貢,事成之後,自有重賞,如敢違抗,人頭落地。
寧龍被關,心裡惦念著巧姑,知道凶多吉少,唯一希望是早日做成瓷坯。眼睛熬紅,背脊累彎,雙手凍裂,可一想到巧姑,就精神倍增,拼死拼活也捨不得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