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淵開啟流雲手,身體如同練習過千萬遍,動作逐漸嫻熟,越來越得心應手。
高手要求,手到器成,器成泥盡,拉完後泥剛好用完,一點不剩。
除雙手因拉坯沾泥,袖口和身上乾乾淨淨,拉坯機的檯面和周邊地上也必須整潔,沒有絲毫泥點四濺。
現在瓷器工業化,多采用注漿成型與單刀機輪成型工藝,與古代手拉坯成型相差甚遠,既缺少經典的手工氣息,也難達到坯體輕薄的要求。
毛正聰曾經整整一年時間,只做刻花蓮紋小口瓶一個造型。熟練做好這個造型後,把手扶在制好的坯體上,閉著眼睛就能感受到溪水潺潺般流淌的意境。
後來在龍泉陶瓷技能大賽上,獲得拉坯狀元,速度快,比第二名快將近一倍,可尺寸造型與規定不差分毫。
不止如此,同樣規格作品,他用的泥只相當於其他選手的二分之一,可見老爺子的基本功何等紮實。
拉坯水平高低的最大區別,就是省料。如果手藝高,素胎幾乎不用修就能達到規定薄度,最多表面平修一兩刀即可。
既提高生產效率,又能節約資源,降低生產成本。比如經過十幾年陳腐的瓷土,用一點少一點,有錢都買不到,絕對是不可再生資源。
蘇淵很快找到感覺,閉上眼睛,感受著泥土在指尖流動的觸感,難怪叫流雲手,彷彿絲絲縹緲劃過指縫,妙不可言。
“零點二?”
睜開眼睛,看著眼前第一次成果,滿意點點頭。幸虧是一個人,要是毛正聰看見,一定嚇出心臟病。
好傢伙,頭一次就能趕上他苦練半輩子的水平……
還讓不讓別人活了!
這就是卵幕杯?
蘇淵拿起盈盈一握的小茶杯,存世極少,只有故宮保留一個。釉色白中泛青,玉質感極強。杯內有四朵白梅花暗花,潤如玉,輕如紙。
沒有底款,圈足外牆有長城圖案,如果將每個凸凹單位看作為變形的九字,正好十九個,經過專家研究可能是昊十九巧妙將名字隱藏其中。
嘗作卵幕杯,薄如雞卵之幕,瑩白可愛,一枚重半銖。按照記載古代一兩等於二十四銖,也就是五十克的二十四分之一,兩克不到。
蘇淵用電子秤一看,足足三克多,看來還是需要大量練習才能達到融會貫通的境界。
如果按照重量分析,昊十九的卵幕杯厚度絕對不會超過零點六毫米,除去底足重量,甚至更薄!
https:
&n。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