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生惠美點點頭,介紹道:“本阿彌氏是一個世世代代以刀劍鑑定,研磨,浄拭為業的家族。代代相傳一直流傳至今,起源於菅家流,家紋為星梅。”
“相傳祖先早年也繼承刀劍藝術的工作,但之後藝術創造領域漸增,曾經被譽為寬永之三筆的第一書法家、此外在陶藝、漆器藝術、出版、茶道亦有涉獵,是個多才多藝的藝術家。”
“我們柳生家所有名刀都是由他們研磨護理,每年最少花費幾千萬,我曾經多次上門拜訪,希望能學習整體研磨技巧,結果……”
說完搖搖頭,蘇淵看著小丫頭滿臉遺憾的表情,笑道:“如果早點遇見我,這點小事何足掛齒?”
說完拿起砥石,正色道:“不就是整體研磨,你們看著!”
柳生惠美神情大震,不可思議盯著蘇淵,只見他拿起一塊出產於愛媛縣松山的伊予砥,開始第一項工作,下地研。
一般統稱荒砥,400目左右,質地比較硬,切削能力好,能去除表面各種堅硬鏽跡及對刀具進行較大的整形。
蘇淵飛快用荒砥整理完表面後,又換上備水砥。出產於熊本縣的天草地區,目數依然是400目左右,但硬度不是很高,能很好地清理掉上一步荒砥留下的痕跡,同時最後修整刀形及大的瑕疵。
產于山形縣的改正砥,600目,質地也比較硬,將刀胚研磨出初步刃文和鎬地,開始出現刀工個人風格的雛形。
柳生惠美目不轉睛盯著一舉一動,用心體會,刀一旦被研出刃文後,也就意味著大動作的研磨工序將要結束,此後進行的會是更加細緻的研磨,基本上開始進入藝術創作範疇。
蘇淵重新洗乾淨刀胚,選擇兩塊砥石,中名倉,約為8001200目;細名倉,粗細為15002000目。
兩種砥石質地較硬,作用是將刀的地肌和刃文劃分得更清晰,但效果有一定差異,要看物件及需要效果的不同分別使用。
之所以天然砥石價格是人工的幾倍,區別在於柔軟和細膩度,即便目數一樣,因為天然砥石中含有一些特殊化學成分,刀表現出的顏色也會出現細微變化,更具美感。
“開始刃引和地引了!”
柳生惠美情不自禁的脫口而出,最關鍵時刻來臨,刀上的地和刃文需要用特殊手法引出來。蘇淵拿起一塊內曇砥,高達40006000目,產於京都大平山。
使刃文和地肌的變化,都充分體現出來。這是相當重要的一步,非常體現研師磨的技巧。
整個過程中蘇淵全神貫注,用心體會研磨的細節,雖然有吹毛利刃,但研磨古法能流傳千年,必有過人之處,強強結合效果豈不是更好?
再次清洗刀胚,檢查一遍解釋道:“完成第一步,下面是仕上研,可視為是研磨師對刀具本身的參悟及再創造過程,有著濃重的藝術創造及審美判斷成分在內。”
邊動手邊解釋道:“先用地豔對刀做進一步處理,以更好地體現和豐富地肌,如棒映這類的細小變化。”
“下面要用到的刃豔,使用前先要用另外一種砥石,青砥仔細磨成需要的形狀再用……”
“地豔和刃豔都要磨成很細小的薄片,用指肚輕輕壓住,然後根據刀上地和刃文的走向,一點點地進行研磨,用心體會……”
完成第二步後,蘇淵站起身,開始調配秘方,柳生惠美更加興奮,給徐奎介紹道:“研磨師會將粉末及液體按一定比例調製成膏狀,然後用吉野紙沾著對地肌進行處理。經過這道工序後,地上的變化會變得更清晰更有力,顏色也更漂亮,這就是傳說中的拭!”
蘇淵笑而不語,不同研磨師的配方存在很大差異,本阿彌氏使用的材料有角粉、某些鐵質粉末、丁子油,和另外一些材料的粉末和油料。
不同的作品,同一位研磨師使用的配方也不一樣,處理後的效果也不同。配方是研磨師的最大秘密。
“在我看來,前三個步驟不難,最有意思的反而是刀取!”
蘇淵重新拿起內曇砥,分析道:“這步的關鍵,不是技術,而是研磨師對造刀流派、刀作者和對刀本身的認識,以及個人審美能力。”
“依據認識,去加強、弱化、增補刪減一些筆畫,使這把刀最終成為一幅完美的作品。整個過程,猶如在進行一幅水墨畫創作,有非常大的創作餘地。”
“我記得你們家有一口造於元龜二年的短刀,刀的第一位研磨師,雖然把地肌表現得很強烈,但刃取顯然很失敗。把刃文做得很刻板,幾乎沒任何變化,沸和匂沒有得到表現。”
“但最嚴重的是他改變刀原本的刃文,棟側原本也有刃文。這種燒法叫棟燒,乃古刀中比較罕見的燒法,他卻完全沒意識到這個問題,非但沒取出來,還將其做進地肌裡。”
蘇淵放下砥石,不屑道:“簡直是暴遣天物!”
“刀也是有壽命的,每磨一次就老一分,因為刃文會薄、會少,磨到一定程度必然報廢。”
“所以刀,也是會死的!”
徐奎和柳生惠美面色凝重,大家都是高手,研磨到這個程度,光靠眼睛和手感已遠遠不夠,一個優秀的研磨師還必須會用其他所有感覺,才能分辨出砥石與刀摩擦時因研磨度差異。
憑著聽覺、視覺和觸覺,才能判斷當前的研磨進度,好決定下一步該做什麼,如何做。
蘇淵放下砥石,開啟工具箱,裡面放著形狀各異的鋼製工具。開始第五階段棒研,對鎬地和棟進行類似鏡面拋光一樣的處理。
武士刀審美講究,刀分三色,即將刀的鎬地、地肌、刃文處理成層次分明的三個區域。在刃取做完以後,按不同部位以特定走向做出有方向性的類似鏡面的效果。
最後的步驟,是化妝研。將對切先的棟、莖上的濾目進行加工,最後在刃和莖的交界處做上每個研磨師特有的研標。
一旦這個工序完成,就意味著研磨師認為已完成這件作品,並在這柄作品上落下自己獨特的款識。
流水紋,淵字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