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淵邊說邊親身體會,對於他來說也是難得理論結合實踐的經驗,在五行術和相劍師的協助下,任何細節瞭然於胸,自然遊刃有餘。
“最後是刃紋在刃緣處產生的微鋸齒,也有利於提高鋒利性。齒向與切割方向一致時,切入壓力越小,刀刃才最鋒利。”
“馬上要打磨劍尖了!”徐奎死死盯著蘇淵的雙手,劍尖對於打磨來說是重中之重,也是最難的工藝。
只見蘇淵把劍尖放在左上角,與砥石成45度夾角位置。在刃磨左側刀刃時,大拇指按於刀身上,其餘四指握住劍把。
刃磨右側刀刃時大拇指按於刀背防滑槽的位置,食指按於劍身,其餘三指握住。這種姿勢可以更容易的固定寶劍刃磨角度。
之所以採用單手握刀是因為使用雙手時由於有兩股力量作用於劍上,作用力不平衡而造成刀刃表面不平,易出現凸面。
蘇淵全神貫注,劍尖是關鍵位置,不能有絲毫馬虎。深吸口氣,雙手用力均勻,不能輕手輕腳。如果感覺很順滑,那就是劍刃的平面已經全部貼在砥石之上,此時效果最好。
如果感覺澀,就說明劍刃只是部分接受打磨,需要停下動作,重新調整打磨角度,最好的辦法是記住刀背和磨具之間的距離,然後邊刃磨邊慢慢前進,後退劍身,直至磨到刃的每個部分。
“注意看師傅的無名指!”
徐奎很快發現門道,低聲提醒旁邊的柳生惠美道:“雖然拇指和無名指的配合是最適合進行高精度手工作業,比如在摩托車油門控制,開保險櫃,握棒球棍等等精度要求很高的工作中,但少不了無名指的參與輔助。”
“你注意觀察師傅的動作,主要是小臂的水平擺動,拇指和無名指自然配合時,砥石位置正好在小臂的延長線上,水平打磨要把動作上下位移控制在最小!”
“這樣才能儘量實現最終平面,而不是圓弧面,還有你看食指應該懸空,不要放在油石上,用心體會劍身反饋回來的手感,輕重緩急,存乎一心。”
蘇淵長鬆口氣,終於完成第一遍整體打磨,聽見徐奎的分析,笑道:“說的大致沒錯,但不要忽略小指的作用,基本上粗磨:微→輕→重→輕→微。中磨:微→輕→微。精磨:極微→微→極微。”
徐奎跟柳生惠美趕緊站起身,深鞠一躬表示感謝,真傳一句話,假傳十萬書。一句話點透刀劍研磨的真諦,讓兩人受益終身。
“這是難道是……”
徐奎接過劍胚,看著第一遍打磨的效果,頓時大驚失色,不可思議道:“龍鱗紋!”
柳生惠美趕緊走上前,盯著清澈如水的劍刃上隱隱約約出現的奇異紋理,腦中閃過一個念頭,脫口而出道:“露陌刀花紋……狀如龍紋……史稱龍鱗!”
曹丕《典論》載,丕為太子時,曾命國工精煉寶劍三枚,寶刀三枚、匕首兩枚、露陌刀一枚,皆因姿訂名。
寶劍色似彩虹的便叫流採,寶刀文似靈龜的便叫靈寶,採似丹露的便叫含章。
又造百辟露陌刀一,長三尺二寸,狀如龍文,名曰龍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