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淵看著護手上的銘文,字跡清晰,經過剷平加磨,如書寫一般,永不消失。
壬字號!
蘇淵大喜過望,壬字號作為正宗的龍泉劍,全部手工鍛造,鑄造工藝複雜,歷史上產量一直不多。到1947年戰爭頻繁,龍泉所有劍鋪曾全面停業。
新中國成立後,由於歷史的原因,刀劍被作為管制刀具長期嚴格查禁,產量極少。加上經過1958年大鍊鋼鐵和破除四舊的收繳銷燬,早年的壬字號龍泉劍在內地幾乎蕩然無存,難覓蹤影。
趕緊上網查詢,更加興奮,目前存世僅發現三把,都被港島首屈一指的萬劍山莊收藏,三把其一就是清代劍。
劍身一邊刻有五爪金龍圖,另一邊刻有龍泉寶劍四字,並刻敕符,劍身兩邊中央有血槽,並嵌七星,劍格作虎頭狀,近柄處有一壬字。
現在居然稀有到連龍泉政府為弘揚劍文化新建龍泉寶劍博物館都徵集不到一把正宗的壬字號古龍泉劍!
蘇淵舉起寶劍,通體黝黑,在他眼裡黃光濃郁,比流水劍更勝一籌。
更難得的是光芒分佈均勻,基本沒有差別,僅僅在護手之上三寸略有瑕疵,乃劍心存在。
“好劍!”
這是自己目前為止見過的最強龍泉劍,外表看似普通,其實大巧若拙,威力更勝流水劍。
“還有這把蓮華劍,最少也是人榜前三的水平。”
拿起另一把劍,寒光如水,劍鋒清澈如蓮,紋理清晰,層次分明。劍刃上淡淡黃光流動,雖然不如七星劍和流水劍濃郁,但也是難得一見的黃光寶劍。
今天滿載而歸,一次性得到兩把黃光劍,甚至還有百年一遇的壬字七星劍!
出門買來紫檀護手,黑鯊魚皮劍鞘,重新打磨裝飾後,容光煥發,貴氣十足。
“古代還是高人多啊!”蘇淵仔細研究著兩把劍,不由感嘆古人的高超手藝,特別是鍛打,簡直妙不可言。
眼前這把蓮華劍,採用流水古法,又分粗細,多在鋒尖處有折返,這也是判斷此種鍛造紋理刃體是否有折損殘缺的參考之一。
流水粗者均勻流淌於刃身,細者多集中顯現於刃體中間部位,也有於刀劍刃體間出脊而去者。
紋理舒展順暢,確似潺潺流水,碧波盪漾。同時還有一類紋理,如水中幾朵漣漪盪漾,均勻分佈於刃體之上,有稱之拇指紋。
而另一把七星劍,更是採用難度極大的旋焊,花紋似羽毛、似魚腸、似菊花、似天梯,不一而同。紋理非常具有規律性,所呈現花紋絢爛,美不勝收。
宋人周密《雲煙過眼錄》記載:篦刀一,其鐵皆細花文,雲此乃銀片細剪,又以鐵片細剪如絲髮,然後團打萬槌,乃成自然之花。
明人曹昭《格古要論》:鑌鐵出西番,面上有旋螺花者,有芝麻雪花者,凡刀劍打磨光淨,用金絲礬礬之,其花則見,價值過於金銀。
《吳越春秋》更是細分十幾種:龜文、縵理、流水、芙蓉、深淵、高山、大川、流波、冰釋等紋樣。這種花紋刃,鋒刃極為堅韌犀利,鋒口具有暗藏鋸齒的作用,而且因鋼及生熟鐵的不同組合,具有剛柔相濟的特點。
其他刀劍一與其劈碰,鮮有不斷損者。
可謂無堅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