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有落葉?手杖頭上裝一根針,把落葉挑起來扔到外面去。樹皮上有土?每天把梧桐樹擦洗一遍!故宮還珍藏著他還專門畫的洗桐圖,寫過的洗桐詩。好好的梧桐樹,就是被每天洗澡折磨死的!
作為高士,倪瓚是很喜歡喝茶的。一次與友人談論詩文,茶興大發,便派童子去鄧尉山中的七寶泉挑水。水挑回來之後,倪瓚問童子:你挑水的時候,哪個桶放在身前?哪個桶在身後?身前桶裡的水,可以用來煎茶;身後桶裡的水,就當洗腳水吧!
眾人聽了這件事,都不是很理解,問倪瓚為什麼?倪瓚回答:前者無濁氣,故用煎茶。後者或為洩氣所穢,故以為濯足之用耳。原來是怕童子在路上消化不良,放屁燻到後桶中的水。
某日留一位朋友在家住宿,又生怕他玷汙窗明几淨的家,遂整夜蹲守在房間門口竊聽。
偏偏這位朋友咳嗽一聲,被倪瓚聽見。到了早晨,朋友離開,倪瓚便命令家童在家中各處尋找,一定要找出那位朋友把咳出的痰吐在哪裡。
家童找半天沒找到,便在庭院裡隨便撿片樹葉,指著上面被露水浸染的痕跡說:找到了這是痰痕。倪瓚便讓家童把樹葉剪碎,扔到好幾裡地之外。
眾人聽完面面相覷,不知道說什麼好!蘇淵笑道:“他的潔癖如此之深,對男女之事更是深惡痛絕,一輩子沒有娶妻。可是朋友們一道聚會,難免要請幾個歌姬來助興。”
“歌姬趙買兒一度很受倪瓚的寵愛,去家中過夜。到家裡,倪瓚的潔癖又開始發作,先讓趙買兒去洗澡。洗完澡後,在趙買兒身上摸摸,覺得洗得不乾淨,便命令趙買兒,再去洗一遍。”
洗完回來,倪瓚又摸摸,好像還是不乾淨,再去洗一遍。
再去洗一遍。
再去洗。
再洗。
洗……
終於,倪瓚下令:現在不用洗了。
怎麼了?
天亮了,你走吧!
中國歷史上名畫家多矣,但像倪雲林這樣的畫家十分罕見,明李日華感嘆道:“此君真繪事中仙品也”,這是一位極具創造力的藝術家,影響六百餘年來藝術的程序。
雲林繪畫創造出一種獨特的空間形式,雖出於晚唐五代以來大家之脈,但究竟成其一家之法。其畫面目主要有二:一是山水畫,多於寒山瘦水中著蕭疏林木;一是窠木竹石圖,由文同、蘇軾一脈開出,往往只是一拳怪石、幾枝綠竹,略其意趣而已。
造型簡單,甚至畫面有重複之嫌。但就是這樣一種空間形式,後世無數人臨仿,像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等一代大師都感嘆難以窮其奧妙。
對其空間的解釋,如從母題、畫面結構等尋找影象形成的歷史脈絡和時代特徵,進而上升到表意的分析,這種風格學的研究思路,雖不無價值,但也常有不相鑿枘之處。
雲林的空間,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宇宙,受制於他的生存哲學和藝術觀念,從其思想深層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是一不可忽視的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