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都市言情 > 大師下凡 > 第195章 文人風骨

第195章 文人風骨

一頓飯足足吃了兩個多小時,張宗憲難得遇見後起之秀,分享很多經驗心得,令蘇淵受益匪淺。

雙方留下聯絡方式,蘇淵很滿意今天的收穫,對方能在拍賣圈叱吒風雲幾十年,無論人脈還是資源都是頂級存在,以後合作的機會很大。

回到酒店,打電話聯絡明天要拜訪的第二位資深藏家,天民樓的葛士翹,港島首屈一指的青花大王。

第二天來到一個外表很普通的小樓,打通電話,等人開門。

“請進,歡迎歡迎!”

七十多歲的葛士翹文質彬彬,帶著金絲眼鏡,熱情的邀請蘇淵進去,直接上二樓,參觀天民樓的藏品。

“這……”

蘇淵剛進門,就被上百件元明清三代青花震撼,尤其是元青花,足足24件,就數量來講,僅次於託普卡陂皇宮和阿德比爾寺,全球第三,比故宮都多。

“我父親以收藏元青花和明清官窯瓷為主,這裡青花127件,其中元代青花24件,明代青花57件,清代青花46件,是我們父子六十年的珍藏。”

葛士翹也是難得遇見如此年輕的晚輩,耿寶昌專門打電話,說要去一個高手,讓他好好聊聊。

環視四周,裝飾十分簡樸,雖然坐擁常人眼中的萬貫家財,但老人的生活卻異常簡樸。他也是天民樓唯一的全職員工,從打掃到搬運,無一不是親手完成。

蘇淵這次來的目的主要是元青花,沒想到居然能見到二十四件真品,不愧是青花大王。

葛士翹看蘇淵對元青花感興趣,笑道:“我個人認為明代是青花瓷發展的最高峰,元代當然也有重要意義,但主要是結合中東地區的影響,當時一些重器,比如大盤,紋飾非常精美,大部分還是出口。”

“可是現在從市場拍賣來看,熱門反而集中在清三代彩瓷?比如乾隆時期有些做得非常精緻,運用鏤雕等技術製造的官窯瓷器,動輒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價格,我覺得這很不正常。”

老人開門見山,直言不諱批評道:“我覺得乾隆這些東西,充其量不過是工匠做得細一點,費了很大功夫,但是感覺還是不夠雅。”

“真正講藝術性,遠遠不能跟明早期青花相比。當年我們在收藏的時候,乾隆青花都是很低的檔次,永宣青花比粉彩路分高得多。”

蘇淵點點頭,同意對方的看法,分析道:“晚期瓷器受熱捧,我覺得有人為炒作的成分。而且很多藏家文化底蘊不夠,只是看到市場上這部分升值最快,然後就把這作為投資。”

葛士翹搖搖頭,無奈道:“收藏不可能急於求成,當然要有一定的資金,但是還要看有沒有機會。不是說有錢就有好東西流出來給你買。”

“我們當年恰好碰上有幾個很重要的收藏家把自己的收藏品出手,仇炎之、胡惠春、趙從衍、葉義等人,才有機會有今天這樣規模的收藏,這是機遇,更是緣分。”

“還記得有一年,歐洲某個很小的拍賣會上預備拍賣洪武釉裡紅梅瓶,圈裡很多人都知道。原來的拍賣安排在下午,但是因為前面的東西拍得很快,上午就輪到拍賣它。”

“當時在場的只有5個華夏人,於是他們商量不要爭,合起來花很少錢就買下。然後轉手拿給蘇富比再去拍,拍出一千多萬,每個人差不多賺兩百萬。”

“這完全當生意做了,不是收藏。但很遺憾,現在很多人都這樣做。”

老人看著蘇淵年輕的臉,語重心長道:“真正收藏家一定要認定自己的目標,要有審美品位、有耐心、有歷史和鑑定知識。慢慢積累,不可能一下子就成大收藏家,否則來得快去的也快,我就見過很多這樣的。”

“我們的東西不是鎖在保險櫃裡,而是陳列在家裡。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都來過我們這裡進行交流。對真有興趣的人絕不保守,把心得體會無償的告訴別人,有些新人剛開始不知道如何收藏,看完我們的東西就知道該買什麼樣的。”

蘇淵聽完很感嘆,難怪港島收藏水平高,就是因為有一批老前輩無私分享經驗,以身作則,讓新人少走彎路,少花冤枉錢。

收藏不能按照書本,更不能聽人家講故事,一定要看真的東西。就等於認識人一樣,跟別人接觸多了,人家怎樣裝扮一看就知道是真是假。如果沒有見到過這個人,光聽別人介紹,隨便誰都可以騙你。

說完老人開啟櫃子,親手把藏品一件件拿出來,蘇淵輕聲道:“您何必這麼辛苦,每件事都親自動手……”

老人擺擺手,認真道:“這些東西不捨得假手於人,其實辛苦過程中就有收穫。如果全都是別人動手,自己就沒有體會,你去服侍它,它也會回報你,尤其是手感。”

“很多老先生常來天民樓,像耿寶昌先生、馮先銘先生都跟我關係很好。耿先生比我大12歲,現在有92歲,但他看東西基本上不戴眼鏡,也很少拿放大鏡看,就是用手摸摸。”

“看看器形、底足,摸摸口沿,敲敲聲音,就能準確說出窯口和年代,這個本事我一直沒學會。”

“前年才去世的陳玉階先生則完全不同,他跟仇炎之先生是師兄弟,他看東西就細的很,一個東西可以看幾個鐘頭,翻來覆去地看。而且他看東西有自己的決竅,不跟別人講,有時候高興了才會跟我說,聽他們講完之後,仔細記錄下來,再自己揣摩。”

遞給蘇淵一件永樂青花,介紹道:“天民樓的收藏重點是明清官窯,明代官窯到萬曆以後就非常糟糕,很多官窯停燒或由民窯來燒,叫官搭民燒。”

“到天啟崇禎時,基本失傳,很多寫著天啟年制的東西非常粗糙,所以資深藏家過去到萬曆以後就不收了。”

“父親是文人,年輕時寫文章,編報紙雜誌,對文史藝術早有興趣。只是經濟所限,加之連年戰亂,沒有條件收藏。”

“直到來港島做生意,有經濟基礎後才開始買一些東西,陶瓷字畫都有。當時這裡也沒有拍賣,蘇富比是1973年才來,大部分都是在博雅、中藝、集古齋這些地方買的。”

&n。妙書屋手機版閱讀網址:.com

最新小說: 護國神將 這個明星畫風不對 閻王令 被催婚!我的假女友是高冷總裁 閃婚暴戾戰爺後,哥哥們跪求我原諒 攤牌了,我就想賺億點點錢 我真是檢察官 重生八零,山有靈兮我有田 拿命寫劇本,全網哭求我別死! 重生之藥材大佬 兇狠系男神 從美食探店開始 請叫我總監番外:檸檬的小時光 當年塔裡九本書 靈道醫途 大夏執刀人 為了上大學上交可控核聚變 逍遙小仙農 七零團寵小嬌包 山裡來的小帥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