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成龍感嘆道:“雖然文物的價值不能完全用金錢衡量,但同樣能說明轉心瓶的稀有和珍貴,五點五億,相當於四噸純金!”
老喬站起身,從保險櫃裡拿出一件作品,小心翼翼放在桌上。只見瓶口外撇,頸部短粗,瓶肩下垂,瓶頸兩側塑有象耳,整體造型沉穩大方、雍容華貴。
外瓶採用琺琅彩繪制,圖案以複雜精緻的纏枝花紋為主,色彩鮮豔明媚。腹部有四個鏤空的開光景窗,其圖案是四季的花卉風景,採用鏤空雕刻的手法,非常精巧。
透過鏤空景窗可以看到裡面的內瓶,上面為粉彩繪製的嬰戲圖。一群可愛孩子有的騎馬、有的舉著傘蓋、還有的在擊鼓或提著燈籠,形象千姿百態。
當內瓶轉動的時候,畫面上的孩子們彷彿擁有生命,紛紛活動起來。
蘇淵心頭一震,沒想到居然能見到國寶?突然恍然大悟道:“可惜是一件殘器!”
老喬長嘆口氣,看著轉心瓶幾處修補過的痕跡道:“這隻轉心瓶是千辛萬苦收集而來,就算是殘器也是三生有幸。”
“頸部十二個的開窗中寫有楷書的萬年、甲子及篆書的10個天干名稱,肩部寫有篆書的12個地支名稱。當頸部旋轉的時候,頸部和肩部的兩組開光對合變化,就可以組成一部萬年曆。”
老喬滿臉痴迷道:“我認為轉心瓶絕對堪稱別出心裁,巧奪天工!”
蘇淵點點頭,怨不得對方說這種話,要知道轉心瓶製作工藝十分複雜。內瓶是一個獨立個體,外瓶分為頸、腹和底座三個部分,其中腹部乃鏤空,以便於觀看內瓶的圖畫。
需要分別把四部分燒製成型之後,先將內瓶套入外瓶之內,與外瓶的底座組合好,再用一種特製黏合劑把內瓶上沿與外瓶的頸部黏合。
這樣內瓶才可以隨著外瓶自由旋轉。當轉動外瓶的瓶頸時,從外面看,內瓶上的畫面就變得活靈活現。
首先內外瓶的設計尺寸要合理,內瓶繪畫位置要得當,同時還需要控制好各部位的收縮比例,要求燒成之後不能變形。
如果比例尺寸稍有差池,就會導致無法組裝或者轉不起來。設計製作的很多方面,甚至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難以實現,很難想象在完全依靠手工製造的情況下,工匠是如何精確把握其尺寸和比例?
蘇淵眼中閃過各種場景,火眼金睛啟動,讀取全部工藝流程。要把外瓶底部製成雞心狀的鈕,把內瓶底心做成雞心狀的槽,鈕和槽要絕對吻合。
尤其要考慮外瓶和內瓶的乾燥率,以及掌握好燒成後的收縮率。稍稍不注意,造成鈕和槽不吻合,即便前面再多的辛苦也是白費。所以製作轉瓶的代價十分大,往往是百裡挑一。
就算是頂級老把樁來燒窯,也不敢說一定能成功。但凡有百分之一的誤差,就會前功盡棄,一敗塗地。
據清代記載,轉心瓶存世十分稀少,只在乾隆八年、十一年、十二年、十八年及二十二年,由御窯廠曾經先後燒造數件可以旋轉的瓷瓶及瓷碗,花費巨大,僅供皇帝賞玩之用。
連好大喜功的乾隆都不捨得多燒一個,可見其花費之大,堪稱奢華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