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到退伍不褪色,退役不褪志,離營不離軍,諸位覺得怎麼樣?”
呼……
眾人呼吸再次急促了起來,眼神灼灼。
怎麼樣?
只能說皇帝的這個設想實在是太精彩了。
大明本土有一百四十餘府,加上遼東、朝鮮、中南半島、烏斯藏等,差不多兩百個府,這就能安排一百一十二萬現有的衛所兵,基本上武將們都能留下。
若是有大戰,這些十八九歲的軍士押送糧草要比徵召的三四十歲的百姓要強太多,而且還不會影響農耕。
假設十八歲服役,那麼十年後才二十八歲,正是身強力壯的時候。
預備役實施的十年後,加上正規軍退役的,大明隨時都能徵召千萬以上的經過正規訓練的軍士,這是何等可怕的資料。
至於說現在太平了,百姓們不願意去服兵役的,這些都不是事兒,隨便一道政令都行,諸如經商限制、讀書限制、減免賦稅、貸款優惠等等條件。
即便沒有這些,管吃管住兩年,出來找工作優先,還有十兩銀子以上的退伍費,在家兩年能存十兩嗎?
至少目前階段來看,只要政策實施,百姓們沒有拒絕的道理。
“這裡面有很多的問題值得你們深思,諸如多少歲開始服役、每年什麼時間徵兵、退伍費的標準、各兵種是否一致,
服役期間是否允許探親、若是參軍人數太多采取什麼標準錄取、若是自願服役後又後悔了怎麼處理……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得考慮清楚。”
“臣等明白!”
洪承疇立刻回應:“陛下放心,臣等會和眾將商議,也會去軍中和民間詢問軍士和百姓們的想法,爭取平衡各方想法。”
“如此最好!”
崇禎點了點頭,端起茶杯輕輕的刮動著茶水,茶葉在杯中沉浮著,散發著茶香。
幾息後,崇禎放下茶杯,再次道:“預備役之後,還有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常備軍的改制問題。
第一,常備軍的服役年限是多少?三年還是五年、或是十年、二十年?甚至更久?
如果能幹這麼長時間,那麼標準是什麼?不能所有常備軍都能幹二十年吧!
第二,如果是十年,那麼在沒有大戰的情況下,九成九的普通軍士是沒法晉升的,這種情況下怎麼辦?
如果是普通軍士,我們能不能在軍制和餉銀上下下功夫?
第三,若是服役的年限長了後退役了,朝廷會不會給予一些安排,例如在縣中擔任三班班頭、兵房的典吏,乃至巡檢?五年、十年、二十年的待遇不能一樣吧!”
聽著皇帝的話,眾人張大了嘴巴,實在是皇帝想的太深、太遠了。
但又不得不面對的問題,因為預備役中優秀者進入了常備軍中,如果常備軍沒有年限限制,人數只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