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可能……”
“怎麼不可能?瀋陽城的城牆被明軍的火器幾輪給轟平了,每個千戶所帶上一些,那麼大威力的火器,蒙古諸部的戰馬還能不能衝鋒都不好說,還怎麼進攻?
草原之上,數萬騎兵前進,聲勢驚人,數里之外都能發現,還未與正面的明軍幹上,明軍兩側的三四十里內的明軍騎兵就能增援。
更遠處就能迂迴包抄,蒙古諸部最後只能落下一個被包圍全殲的下場。”
靜!
無比的安靜!
只剩下逐漸沉重起來的呼吸聲。
眾人都陷入了三旦多隻的描述之中,瀋陽城城牆被轟平的事兒雖然明軍極力掩蓋,但那麼大的動靜瞞不過有心人的。
明軍能封鎖海面、山海關以及路引制度不讓中南半島的人混過去打探訊息,但卻無法封鎖草原,到處都是可以進入遼東的路。
況且發生在緬甸臘戍的戰鬥他們派去的人也聽說了,雖然派去的人沒有親眼看見,但據說離著十幾裡外,都能聽見震耳欲聾的轟鳴聲以及徹夜未熄的火光、能清晰的聞見濃烈到令人窒息、作嘔的血腥、焦糊的味道。
不到一個時辰喊殺聲和火器爆炸聲就停止了,第二天就傳出了緬甸諸國在臘戍的聯軍被幹掉了一大半,如此就能看出明軍火器的厲害了。
據說當時數百米的高空之中有大量火器拋下,這就意味著明軍有可以飛行的軍械。
每支隊伍中有這麼一支能飛上百米高空的,以千里鏡的特效能監視百里範圍的大隊騎兵,能輕易尋找蒙古諸部的大隊人馬。
當年朱元璋和朱棣合計十八次北伐草原沒有太大徹底覆滅蒙古的勢力,就是因為蒙古騎兵在明軍到來之前就迅速脫離了。
別說是相隔百里就跑了,哪怕是明軍看到蒙古大軍的軍旗了,蒙古大軍只要不想與明軍正面硬剛,憑藉騎兵的機動性和速度也能迅速脫離。
現在明軍有威力巨大的火器,以少敵多、甚至步兵都能硬抗騎兵,蒙古諸部在三旦多隻的這種間隔逐步推進的陣型之下絕對是無所遁形的。
“即便明軍有能力,那麼糧食……”
“笨,逐步推進壓縮蒙古諸部的活動空間,完全不用速度太快,糧草直接就能橫推陣型中間運送,蒙古諸部想偷襲都做不到。
或者明軍就是光明正大的運送補給,目的就是吸引蒙古諸部來偷襲,
察哈爾林丹汗被明軍埋在地上的火器一次性幹掉了數萬,在補給隊伍周邊埋上一些,你們覺得怎麼樣?
或者這補給隊伍中有一半都是明軍攻擊沈陽城牆的那種火器,押送的民夫都是精銳假扮的,就是吸引蒙古諸部,等他們劫糧時突然進攻,你們覺得行不行?
而且可以以戰養戰,騎兵走了還有牧民,劫掠一番就是了,草原缺牛馬羊嗎?三五萬人的補給又不是三五十萬,很好解決的。
以每天五十里的速度推進,一個月的時間就能讓蒙古諸部無所遁形。”
眾人渾身一個哆嗦,眼中閃過絲絲恐懼之色。
如三旦多隻所說,蒙古敢劫明軍補給,十里外就能看見騎兵,運糧大車擺在外圍,阻止騎兵衝擊,騎兵衝鋒時,火器狂轟,損失絕對慘重。
三旦多隻回懟了一句,而後冷冰冰道:“諸位還有什麼疑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