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老這話說的,這賣報不也算是經商的一種嗎?賣的多有分紅呀,哈哈!”
少年哈哈大笑,而後聲音突然提高了幾分:“來來,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特大新聞、特大新聞,朝廷欲遷移百姓去中南諸國,事關諸位今後利益,先到先得!”
“不要搶、不要亂、排好隊,一手銅錢一手報紙!”
此話一出,周邊還在看熱鬧的百姓們先是錯愕,隨即衝了上來,人還未到,手中銅錢就準備好了,迅速的排好隊伍。
報童口中的新聞內容是一方面,另一方就是根據他們研究的規律,凡是特大新聞的大明日報上的編號在年終的抽獎中抽中的機率比較大的。
所以,即便是不識字的尋常百姓,在遇見特大事件的報紙刊印時都會買上一份等待年終,這也算促進銷售的一個小妙招了。
“遷移五百萬百姓,朝廷好大的手筆!”
“天啦,這麼多人,不會跟太祖時期一樣強制遷移吧!”
“大明境內還好說,可這是大明境外……嗯,也算是大明境內,可這風俗習慣都不熟悉呀!”
“強制啥呀,沒看到這上面寫的是自願嗎?”
“切,這話你也信,當年太祖也說是自願,依舊沒人願意去,可朝廷說凡是山西大槐樹周邊的百姓都不遷移,百姓們一聽就蜂擁到了大槐樹下,
結果朝廷出動官軍圍住了大槐樹,將聚集的數萬百姓雙手捆了強制遷移了出去,中途有人想拉屎拉尿,讓官兵解開手,聽說解手一詞就是從那個時候發明的。”
“瞎搞,解手一詞是不是從那個時候傳出的不好說,但你說的大槐樹下強制遷移肯定不靠譜。
你要知道開國初期的遷移是從太祖到成祖年間,近五十年十八次,你騙一次還能騙第二次嗎?很明顯就是在瞎扯淡、抹黑太祖和成祖。”
“男丁給銀十兩,婦女和孩童給銀五兩,人均給地五畝,給一年的種子和農具,這條件不算高吧!”
“的確是,太祖年間是男丁八兩,婦女和孩童給四兩,可給地五十畝呀!”
“胡扯,那是每戶五十畝,還是以軍戶為先,大多數都是十五畝和菜地兩畝,另外有餘力者不限頃畝。
但是隻是這麼規定的,最沒啥用,人力有限、播種和收穫時間有限,給你一百畝種不出來又有什麼用。
三年免賦稅時間過了,給你的耕地都得交稅的,你能種出來的夠交稅嗎?”
“那我可以請人……”
“蠢,都他媽的要移民了,大片耕地都沒人種,自己的都種不過來還種你的?種你的還要給佃租,想種自己開一塊就是了,腦子是不是有毛病。
不過這次朝廷給的標準的確低了一些,還是自願的,別說五百萬了,五十萬都夠嗆。”
……
“不對、不對、不對……你都往後面看!”
有人驚呼,盯著報紙大叫,臉上滿是激動之色。
所有人聞言齊刷刷的反動報紙,幾息之後,倒吸冷氣和驚呼之聲此起彼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