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眾人的精算和聽著算盤聲,畢自嚴輕輕的搖了搖頭,依舊是狗改不了吃屎,機會給了都把握不住。
未來巨大市場的領先是這千把兩能衡量的嗎?
“三萬兩第二次!”
……
“三萬兩第三次!”
“恭喜光泰春商號獲得第一艘蒸汽機糧船。”
不待眾人算出回本時間,畢自嚴就火速一錘定音。
有規律的算盤聲瞬間凌亂了,眾商人一臉茫然的看向畢自嚴,而後滿是無奈之色。
這不理的定錘速度就是擺明了不給眾人盤算的時間,逼著他們報高價。
“第二艘,依舊是絲綢布類,依舊七千兩,開始!”
……
只是短短半炷香的時候,絲綢步類的三艘商船拍賣完成,第一艘三萬兩,第二艘三萬四千兩,第三艘竟然達到了四萬六千餘兩。
這個價格,讓所有人震驚,但也是滿滿的後悔,後悔沒有在眾人觀望的第一艘上下手。
沒有給他們後悔的功夫,拍賣繼續著。
“瓷器類,第一艘,起拍價一萬兩千兩!”
凝神以待的眾商人懵了,起拍價格竟然不一樣,足足高出一倍。
但只是轉瞬間眾人就明白了,大明境內民窯的一件上瓷可能就是三五錢銀子,再好一些的頂了天也就二三兩。
可這些玩意一旦出了海,雖然沒有官窯上百倍的增加著,但那可是十幾二十倍的增加著。
一艘長近四十米、寬十餘米的糧船,少說也能裝四五千件瓷器,如果敲定了買家,四五趟幾乎都能回本。
“兩萬兩!”
“兩萬五千兩!”
“三萬兩!”
……
這一刻,所有商號都瘋狂了,什麼矜持、沉穩都去他媽的。
一千兩一千兩的往上加著。
至於自己不是經營瓷器的,這有什麼,大不了高薪挖一些工匠就是了。
或者說找有瓷器門路的商號合作就是,甚至說將船租出去。
……
“漆器類,第一艘,起拍價九千兩!”
……
“銀器類,第一艘,起拍價八千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