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何日更重遊?”
“江南憶,其次憶吳宮,吳酒一杯春竹葉,吳娃雙舞醉芙,早晚復相逢?”
“白居易的詩還真是令人遐想,可惜咱們這次太過匆忙,沒有時間去領略一番。”
崇禎半躺在躺椅上,慢悠悠的念出兩句詩。
後世的江南雖然繁華,但卻是缺少了現在的古韻和煙火之氣,更是少了那一份意境。
“不知道這江南之地在大旱之下還能保持多久。”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又談何容易。”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
……
聽著皇帝的喃喃自語,身側的李若漣眼中閃過一絲的心疼。
想勸慰幾句,可嘴巴張了張之後卻又不知道從何說起。
皇帝十六七歲登基,在危境之下翻身之上,平黨爭,清吏治,整兵備,練精銳,而後以雷霆之勢覆滅為患數年的建奴之患,收復東西蒙古,然後兵指扶桑,徹底鎮壓和奴役。
收中南半島為大明糧倉,開海貿匯聚天下財富……
待葉爾羌和吐魯番臣服,外喀爾喀七部和衛拉特四部歸附,大明打疆域之廣是歷代之最。
一樁樁一件件,隨便一件放在其他帝王身上那都是中興之壯舉,可誰知道皇帝承受了何等的壓力。
僅憑這些,皇帝的功績就是僅次於奠定華夏基業的始皇帝之下。
“陛下,年老一代有袁閣老、孫閣老、韓閣老、英國公、忠貞侯等人,中青一代有洪承疇、馬祥麟、孫傳庭、盧象升、鄭芝龍、堵胤錫等等人,身經百戰的武將更是有二十餘人。
現在三級學校開始招生了,會有大量人才湧出,只要吏治清明,這些人就能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您今年才二十五歲,至少還有五十年在位的時間,五十年的時間,咱們大明絕對是站在世界之巔,陛下的‘朕有一個夢想’絕對能實現的。
陛下打下的基業能讓後繼之君獨領風騷數百年,至於之後的事兒,那就不是陛下能管的了的了,兒孫自有兒孫福。”
“哈哈,也是……”
崇禎大笑了兩聲,將杯中酒一飲而盡,然後閉上眼睛,慢慢的睡了過去。
而此刻的北京城的文淵閣內卻異常的熱鬧,內閣、軍機處、六部官員以及福王等幾位親王齊聚。
“袁閣老,聽說剛剛有三百里加急送回來,可是陛下有什麼安排?”
禮部尚書劉宗周輕聲問了一句,眾人也都是將目光看向了袁可立。
皇帝已經離京半年了,說實話剛開始他們還有些不習慣,可過了一兩個月之後就習慣了現在的辦公方式,按照既定計劃走就是了。
“諸位,陛下到了南京,此次一共傳回來五件事兒。”
眾人猛地一愣,詫異的看著袁可立,一個月前韓癀從漢中平原傳回書信說是皇帝在漢中平原視察南水北調再造漢中平原的事兒,且下達了全國學習的事兒。
按照路線和時間算,皇帝這會兒應該是到大同了才對,怎麼又跑到南京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