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場 作者農民在飛
第一百七十章 鈞瓷
田川上次遇到扒手那天在潘家園買的那些瓷器和那個木雕,拿回家後就被田川放在了書房書架上類似百寶格的幾個格子裡,一直沒有再關心。直到這次帶領太極拳手們在全國走了一圈回來後,田川才想起這些東西。
他把那些瓷器都挑選了一遍,無論怎麼看,那些數量最多的粗瓷碗碟,都是普通的民家用品,不會有什麼價值。那個花瓶看上去古意盎然,而且表面的青色釉質看得人心情爽朗,田川非常喜歡,就擺在了百寶格里。
對於他最看重的粉彩小碗,他反覆研究,也沒有看出個究竟來。小碗的顏色、釉質都相當不錯,非常漂亮。他先是把這個小碗也像那個花瓶一樣擺在百寶格里,可是心裡卻總也放不下它,唯恐這是一件真正的寶貝,被自己不小心給毀了,最後還是放在了保險櫃裡才安心。
那個鍾馗木雕是他最初就看上的。從木雕上鍾馗的造型上,田川總覺得有一股古意透出來,憑他對藝術的直覺,他堅定的認為這個木雕肯定是一件古物。而且木雕十分生動,技法嚴謹,應該是一件精品。
他不相信,一位能夠雕出如此精美作品的雕刻師,會選用太差的木料,因此,雖然沒有確定所用的木料,他還是對這個木雕非常欣賞。
只是木雕上的汙物嚴重影響了他的判斷。曾經被人進行過粗糙的清理,不但沒有顯露出更多的細節,反而使木雕的外觀顯得更差了,對此,他覺得非常可惜。只是他也不敢動手來做進一步的清理或修復工作,最後他還是決定請專家來幫忙。
他聯絡了書畫裝裱和修復專家古老。古老是故宮博物院的特聘專家,應該認識一些關於木雕的專家吧?他心裡暗暗地琢磨道。
古老聽說田川木雕的事,為他介紹了故宮的著名雜項專家張紀光先生。在介紹張先生之前,古老特意對田川說:“張老是業內的著名專家,從去年開始又連續上了多期的古玩鑑定節目,在全國的名氣都很大,平時一般是不給人鑑定物品的。我如果出面,他不會拒絕,但是該給的勞務費可不能少。你要鑑定這個木雕,他的鑑定費應該是3000到5000元之間,到時你看著給吧。你可以再約上上次幫你鑑定書畫作品的那位拍賣行的專家,叫應什麼來著?”
“應其琛。”
“對。那小子也是這方面的專家,而且對於木器雜項,他比書畫更精通。”
田川當即說道:“勞務費什麼的,肯定不會少,這您放心。我這也是想交個朋友。這樣,您聯絡好張老後,告訴我一聲時間,我去接他。”
古老的效率很高,一會就回了電話,告訴田川當天下午張老就有時間,讓田川一會就去接人。
田川隨後給應其琛打了電話,結果他今天根本不在京城。有心請古老重新約個時間,又覺得這樣做對張老不夠尊敬,乾脆不找別人了,直接去古老那裡取了裝裱好以後一直沒有時間拿回來的《蘭亭集序》和《放翁悼沈園》,接了古老和張老,一起回到家裡。古成林聽說田川有東西要鑑定,也像個好奇寶寶一樣跟了過來。
來到田川家裡,張老沒有著急看木雕,反而要求先看田川從古老那裡拿回來的兩幅作品。看過後,張老對田川的這兩幅字畫讚不絕口,說他已經很久沒有看到過這麼好的作品了。隨後,他又要求田川拿些其他藏品來看,田川家裡沒有太多東西,好東西都送到齊剛的文化傳播公司去儲存了,只有他喜歡的那幅王雪濤的畫還放在家裡,這時就從保險櫃中取出來,請張老和古老一起欣賞。
經過兩位大師說明後才知道,張老之所以先不看木雕,是一種習慣,他要先做些別的事,讓自己放鬆下來,才更有把握判斷一件東西的對錯和好壞。
終於到了看木雕的時間,看到木雕上被颳得亂七八糟的痕跡,張老不為光火:“這不是糟蹋東西嗎?好好的一件東西,被弄成這個樣子,簡直就是破壞。”
害得田川不得不解釋道:“我拿到的時候,就已經被弄成這個樣子了。我估計,那個販子未必不懂,只是在沒有確定東西的價值之前,他不肯花太多的功夫來做細緻的清理。”
張老看了木雕很長時間,最後開口說道:“從雕刻風格上來說,這件東西應該是明朝中後期的。現在我也一下看不出這是用什麼木料做的,需要等完成細緻的清理和修復後,才能看出木材的紋理,判斷出這是用什麼木料製作的。”
田川連忙問道:“張老,您能完成這個木雕的清理嗎?如果可以的話,我想請您幫我清理這個木雕鍾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