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場 作者農民在飛
第四十六章 採摘
從許家離開後,田川沒有立即回京城,而是回了一趟老家。開車進村要路過養雞場和大棚。
他到達養雞場時,工人正在給在外活動的雞群餵食蔬菜。只見工人將切碎的白菜灑在活動區的餵食點上,一群群的半大雞紛紛擁擠爭食,現場十分熱鬧。田川沒有進入雞場,只是在圍欄外看了一會,就上車向大棚開去。
距大棚還有一段距離,遠遠的就看到一座紅色彩鋼建築矗立在離大棚不遠的路邊,這應該就是他讓老爸準備的飯棚了。
開到彩鋼房前,田川意外地看到牆上掛著一道紅幅,上寫“鄉土風味”四個大字。大門開著,裡面竟然一片人聲,這個飯棚竟被建成了一個飯館,而且已經開始營業了。
田川停下車,掀開棉門簾子走進棚內,一股熱氣混合著飯菜的香味撲面而來。大廳內設有八張大圓桌,側面還有三個單間。時間接近午餐時間,單間都有客人,大廳裡也有一桌,正在充當服務員的是本村流動餐廳家的二嫂子。
二嫂子見是田川,忙上前招呼:“小川什麼時候回來的?中午就在嫂子這裡吃吧。”
田川答道:“好,給我準備一桌,八碗各上一半,來一條大鍋魚,半份燴菜。我先去大棚看看,一會回來吃。”二嫂子答應下來,田川就出了門向大棚走去。
出了飯館,他掏出手機打給爸媽和姐姐一家,請他們都來嚐嚐這裡的飯菜。在電話中才得知,開流動餐廳的二嫂一家聽說田爸建彩鋼房的目的後,主動要求承包此處彩鋼房,開了本村第一家飯店。田川勸老爸乾脆把房子轉給二嫂家,省得操心經營的事,也好避免以後扯皮。
田爸說:“現在每月租金600塊,你二嫂還不確定能不能長期維持,不敢一次性投入太大,以後再說轉讓的事吧。”田川也就不再堅持。
打完電話,田川走進大棚,棚內的草莓成熟的不少,少部分已經達到十成熟,即將腐敗變質。他摘下一個熟透的草莓問棚內工人:“這樣的果子還能儲存幾天?”
工人回答說:“兩三天吧,過兩三天再不摘就要壞了。”
田川點頭道:“這祥就好。”
他嚐了幾個草莓,味道酸甜可口,滿意的點點頭。
他又在青椒棚和生菜棚分別走了走,對總體情況十分滿意。
中午吃飯時,他與爸媽討論了一下采摘價格。京城市場上的普通草莓15元一斤,青椒5元,生菜2元,他們種的是無公害產品,再加上採摘服務費用,田川為這三種產品分別定價40元,15元和5元。
爸媽擔心價格太高,田川卻很放心:“這批是高階顧客,消費能力沒有問題,他們更關心的是產品是否安全健康,服務是否周到舒適,對價格的關注並不太高。”
他讓老爸後天準備一些本地特產順帶銷售,初步選定的有各家自存的過冬蔬菜,自制豆瓣醬,豆腐絲,蔬菜乾,鍋巴,滷水豆腐,自炒花生,野菜乾,玉米麵,玉米碴,鹹雞蛋等。
另外,他讓老爸找村裡養羊的王瘸子,在當天買兩隻山羊殺掉,殺好後不要剝皮,而是按照殺豬的樣子褪毛。將四十斤帶骨帶皮羊肉直接清燉,其餘羊肉準備賣給採摘者。老爸擔心賣不掉,田川說賣不掉就凍起來留自己吃,田爸也就不說什麼了。兩隻羊一千多元,對他家來說不算什麼。
田川已經給薊縣農家院的老田打了電話,讓他送一些野兔野雞來,再送一些山楂,凍柿子,柿餅等特產。老媽已備下舅舅種的蘋果和梨,也準備試賣一下。
午飯的味道相當不錯,鄉土氣息濃厚,田川認為足以吸引來自都市的採摘者。飯後,田川與二嫂商量了後天為採摘顧客準備的午餐和價格,最後商定固定菜式為:
傳統素八碗:豆腐,鍋巴,粉條,素燴;
燉菜:大鍋燉魚,燉肉燴菜,燉羊肉,扣肉,丸子,野雞燉松蘑。
特色冷盤:炸河蝦,拌蘿蔔絲,拌菜芯,蘸醬菜,燻野兔。
定好菜品,田川與爸媽回到家,聊了聊春節的準備,商量了一下雞場,大棚與漁具店的春節獎勵,最後決定給看漁具店的親家母三千塊獎金,大棚和雞場工人每人五百元過節費,外加十斤帶魚,一箱水果和五斤羊肉作為年貨,這些年貨總價約二百元,已經相當不錯了。田川提醒爸媽,年貨要在臘月二十前發下去,要給兩位農大教授和他們的學生各備一份。教授和學生的其他獎勵由田川發。當天已經是臘月十六,時間已經很緊張了。
事情談完了,田川讓爸媽去預訂羊肉,並找舅舅訂水果。準備在十九那天發放。自己沒在家中多留,直接開車去了津市海鮮批發市場,批發了二十箱十斤裝的大帶魚,又順便買了不少海鮮,運回了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