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平定淮南、燕國等地之後,朝廷並未讓淮南王劉長和燕王劉建等人到封國,因為他們年齡實在太小,近日相國蕭何連連上書催促皇帝劉盈派遣得力人選到燕國、淮南等地任職。劉盈一時不知該派誰去,問朝臣們,他們卻討論不休,各有各的推介之人。
翌日,劉盈到長信宮朝拜呂后,並未將昨日之事告訴呂后,呂后卻早已經知道了劉盈的猶豫之處,呂后開門見山的告訴他,“計相張蒼老成持重,可為淮南相;都尉申屠嘉為人老實,又有武力,可為淮陽郡守;東武侯郭蒙、魏其侯周定可為梁國、燕國相,你可任意分配他們。你還很小,可以多到大臣中間走動,多聽你父親一輩的人和事,其實很多人都是寶刀未老。”劉盈自感母親說的有道理,卻總是感覺不舒服,自感自己無能,不想父親那般魄力。劉盈低頭應了一聲,不大情願搭話。呂后斟酌不該自己將此話說出,讓兒子很有挫敗感,呂后轉移話題,問劉盈最近可有跟隨叔孫通學習,劉盈應了一聲,心裡卻是不大願意再和母親談下去。劉盈不似劉邦,劉邦可以傾聽呂后的建議,劉盈絕對不允許女子參與朝政。
劉盈走後,呂后叫來叔孫通,囑咐其與皇帝多多溝通一番,教皇帝如何開闊胸襟,教他如何對待江山和百姓,教他無論何時不可忘記孝道。叔孫通至此也是這麼做的,沒有幾天,劉盈就煩透了叔孫通,面子上不好對叔孫通生氣,只是變相的辭退了他,對他說道,“朕感激太傅以前對朕的諸多幫助,只是先帝陵園和宗廟的禮儀,臣子們還不大清楚,望先生重為太常,主持修定禮儀和宗廟事宜。”叔孫通大驚,心中百般不願,卻又不敢反駁年輕的劉盈,畢竟劉盈不是劉邦。
聽到此訊息,呂后心中一陣不快,自感劉盈此番所為是對自己無聲的反駁和抵抗,他不喜歡自己對朝政的參與,呂后憂心不已,大嘆一聲,“哀家不幫你,你可怎麼辦呀!”
夜裡,石音華來長信宮朝見呂后,一番話敘之後,石音華提到戚夫人最近在永巷十分猖狂,在地上畫出呂后的畫像,拿著棍子直往地上狠狠的戳去。呂后不露聲色的聽石音華說話,也並不表態,心中卻早已火冒三丈,要不是不想讓石音華見她生氣,呂后只怕早已掀桌子了。石音華走後,呂后輾轉難眠,徹夜想法子,想要召趙王進京。
翌日,劉盈終於還是按著呂后的話,令張蒼為淮南相,申屠嘉為淮陽郡守,郭蒙為梁國相,周定為燕國相。呂后得知後,並未感到高興,她知道劉盈的心裡一定很不舒服,劉盈今天沒有來朝拜她。下午,呂后喚使者進來,將詔令和符節交給使者,且再三叮囑他一定要交給趙王,萬不能被他人經手,到了趙國便告訴趙王,說皇太后與戚夫人很想念他,務必使他儘快到來。使者得令便當日出發,驅馬北上,不數日便到了趙國。使者亮出長安皇太后符節,進趙王宮便一路無阻。使者將呂后的詔令視之趙王劉如意,劉如意開啟一看,“如意我兒,爾父已走數月,汝母戚氏悲慼不已,執意相隨而去,唯你不能相勸戚姬,嫡母望你速來長安,好言相勸你母,見信即返。”劉如意大驚,擔憂而急切的問使者,“我母親現在可好?”使者眼珠一轉,回道,“戚夫人一切諸好,只是每日哭泣,傷感先帝的離世。皇太后憂心戚夫人的身體,只盼趙王殿下回京撫慰。”劉如意稚嫩的眼神早已轉為對母親的思念之情,無辜的眼眶中早已泛紅,劉如意當即拍案決定,“寡人正欲回長安,公先到驛館歇息,明日寡人便與你同行。”使者告辭而退。
夜裡,趙王方在準備回長安的衣服,有人報周昌在殿外求見。趙王準其入見。周昌進來便拱手一揖,急切的對趙王說,“趙王,您萬萬不可回長安。呂后與您母親戚夫人一直有嫌隙,此次召你回長安,只怕您永遠回不到趙國。趙王勿回。”劉如意道,“丞相,寡人知你好意,父皇生前最愛我,父皇駕崩,寡人未能回去治喪,自感不孝。今又得知母親執意欲隨父皇而去,寡人不能不回相勸。”周昌對此焦急不已,再勸劉如意,“趙王回長安,趙國怎麼辦?趙王回長安不會少於兩個月,趙王怎能棄趙國而不顧呢?”劉如意道,“丞相佐我,寡人無憂,趙國由你打理,寡人儘快回來。”周昌見趙王執意回長安,心中既憂且急,想起先帝曾再三囑咐他千萬不能讓趙王回長安,還說將趙王完全託付給了周昌,周昌頓感壓力。忽而眼前一亮,周昌對趙王道,“趙王不必急行,待臣遣人到長安打探情況再作打算。”劉如意笑道,“丞相多慮了,嫡母一向待我好,何須打探?又不是入狼窩。”周昌‘噗通——’一聲跪地急勸,“趙王聽臣便了,先帝將您託給臣,臣不敢大意。殿下請思,先帝已殯天數月,戚夫人可以離開長安到趙國,為什麼不回來?”劉如意急忙扶起周昌,他並不曉得呂后與其母之間的深仇大怨,並不明白宮中的愛恨情仇可以抹殺親人間的親密情誼,劉如意不懂大人間的事情,就只單純的聽信他人之言而欲急切的回長安探望母親,劉如意並未理解開周昌的話,周昌接著說道,“臣不會害殿下,先帝與臣有約,要臣好好輔佐殿下,請殿下不要回去。”劉如意被周昌的話弄得糊塗起來,“寡人已和使者說明日起行,不然,則如何?”周昌道,“交給臣,趙王只需裝病便了。”劉如意雖心有疑惑,卻依舊照周昌的話做了。
翌日,使者正在王宮外等候趙王,周昌過來對使者說趙王昨夜忽然病倒,不能回去。使者不信,且仗著呂后撐腰便反駁周昌道,“趙王生病是假,周相阻攔是真吧?”周昌笑道,“隨便您猜,今日趙王不起行。公回去,恕某不相送。”話罷,周昌便給使者一揖,大步走開了。使者氣不過,指著周昌背影道,“周相想得罪皇太后麼?”周昌不語,徑直大搖大擺而去。
使者回來將周昌的所作所為一一稟報呂后,呂后拍案大怒,大罵周昌,“老匹夫!一再違背哀家,休怪我!”呂后恨得咬牙切齒,越發對周昌恨上了心頭。
下午,闢陽侯審食其朝拜呂后。呂后對其說了自己欲讓趙王到長安,周昌一再阻攔之事。審食其一直知道呂后恨戚夫人,知道呂后已經囚禁戚夫人到永巷,只怕此次召趙王也是想對他加害。審食其一向以呂后馬首是瞻,呂后也頗倚重他,便向其問計。審食其稍稍思忖片刻便計上心來,神秘的笑了笑,便對呂后道,“何不先召周昌來此,再召趙王入京,周昌可以替趙王擋掉長安的詔令,但無法替自己擋掉。如此,太后成事便矣。”呂后細思一番,便爽朗的高聲大笑,笑贊審食其,“君侯之言深得我心,哀家的股肱之人。此事稍後再行。”審食其笑著逢迎道,“太后元首,臣為股肱,有何不可?”呂后又是高聲大笑,準其入席一塊就座,呂后命戴青上茶上點心。
審食其喝茶道,“戚夫人已入永巷,趙子兒與石音華怎麼處置?”
呂后停下喝茶,“內宮之事,哀家處置,你不用插手。”
審食其不加停歇,立即說道,“今日臣來覲見您,是有一事要對您說。”
“何事?說吧。”呂后顯得漫不經心,只是悠閒的喝茶。
“魚藻宮的珍兒在哪?”審食其說道,“她是石音華的人。”
“什麼?”呂后眼前一亮,猛的抬頭看審食其,茶在嘴邊停住,眼中早已轉動著別人莫測的智慧,不相信的問道,“你怎的知道?”
“想必太后對石音華此人也從來不看好,她的眼神中很有野心。”審食其道。
呂后默然喝著茶,久而無語。審食其走了。呂后問戴青珍兒此時現在何處,戴青說是自戚夫人入永巷後,魚藻宮的人被分散在各宮,此時應在皇帝宮中做宮人。呂后長‘哦’一聲,當即命戴青查珍兒何時到皇帝宮中。不三日,戴青便有結果,稟報呂后說珍兒自戚夫人敗勢後,直接往投石音華,在其處待不到三日便轉投皇帝宮中。呂后眯細著眼睛,深深思忖一番。
晚上,劉盈方在內宮和宮人及宦官做投壺遊戲,玩得興起,宦官忽報皇太后駕臨,劉盈著急揮退了宮人和宦官,親到殿外迎接呂后,“母后長樂無極。”呂后扶起劉盈,拉他手一起坐在席上,“還沒歇息啊。”劉盈抓著後腦勺吞吐道,“沒,沒有,睡不著。”呂后撫其手,笑道,“累不累?聽說你這些天要往長陵邑遷民?”“嗯。”劉盈習慣性的問呂后,“此事可行不?朕已經著人去做了。”呂后笑了,“越來越有帝王氣象,母后放心。”劉盈不好意思的笑了。
呂后往四周打探了一圈兒,笑問劉盈,“難道都不給母后倒杯溫茶麼?”
“哦,”劉盈趕緊招呼宮人上茶,待宮人端茶上來,劉盈親自給呂后倒了一杯。呂后卻只盯著上茶的宮人看,模樣較好,讓人喜愛。呂后問,“你是珍兒?怎麼到這兒了?”珍兒低頭小心回稟,“戚夫人到趙國後,奴婢被分在此處。”“是麼?”呂后心底早已有數,不露聲色安撫道,“好好做,哀家不會虧待你。”珍兒跪地磕頭大榭,“奴婢謝皇太后娘娘。”
呂后命珍兒在一旁加茶,自己與劉盈說談起來。呂后故意說道,“皇帝,你愛你的弟弟們嗎?”
劉盈一愣,對呂后的話摸不著頭腦,只是肯定的點點頭。
“哀家建議你徙封淮陽王劉友為蜀王。”
“父親已封友弟淮陽王,兒不敢隨意改封。”劉盈著急說道。
“淮陽本屬梁國,梁國只一個劉恢足矣,何必擠在一起?”呂后道,“巴蜀乃天府之國,土地肥沃而廣博,人民靈秀而勤勞,漢朝卻無一王統治,怎行?”
“巴蜀之地有靈秀人物替朕治理,母后可於後宮之中閒暇遊園,政事交給朕處理。”劉盈堅決了態度說道,“友弟按原淮陽王的封號,朕不更改。”
呂后皺了皺眉,故作妥協,“那好,依你吧。”
呂后目視劉盈宮中正有投壺遊戲擺設,笑著問劉盈,“別玩太久,該休息了。母后走了。”劉盈親自送呂后出殿,直到看不見呂后身影,劉盈才回。
回到長信宮,呂后當即命戴青注意珍兒的舉動,她必去大夏宮對石音華說此事。
翌日,呂后游上林苑,經過永巷,又聞戚夫人在裡邊謾罵不絕,嗓子明顯罵啞卻絲毫未有停下來的意思。呂后心煩、惱怒,當即又喚使者赴趙國一趟,此次只召周昌。不數日即到趙國,使者直奔周昌府邸,周昌諷使者道,“去趙王宮了麼?還是直接到我這兒來了?”使者不答話周昌,掏出深袖中的詔書便念,“趙相周昌為政耿諫,為股肱臣,令為左丞相輔帝。見信即返。”周昌譁然一聲,懵在原地,心中自咐呂后在使調虎離山計,自己一走,她馬上會召趙王進京,如此趙王休矣。
夜裡,周昌對夫人道,“此次回京,恐怕不會再到趙國了。夫人,若我久無歸期,你或可留在此地,或帶家小回長安。想必呂后不會遷怒你們。”周夫人道,“夫君在哪,我就在哪,夫君放心去吧,妾有打算。”周昌一向信任妻子,對她點了點頭。
翌日不明,周昌立即進宮見趙王,趙王是被周昌硬是給叫醒的,還在打迷糊的瞌睡著,提不起精神見周昌,支著頭在案子上睡著了。周昌見他如此,既氣又憐,到趙王身側輕輕拍了拍他的背,趙王才醒了,直問周昌何事。周昌急切的說道,“趙王,皇太后召臣回長安,臣不得不回,只是臣走後,若有使者再來催促趙王您也南迴,千萬別答應,只以身體有恙為由回絕便了,萬不可答應回長安。”
趙王揉著眼睛問道,“為何?”
周昌急的‘哎呀’一聲,著急說道,“趙王只謹記臣的話便了,不管緣由。”
趙王輕易的點頭,“嗯,君侯快去快回。”
周昌退出殿,又找到御史大夫田搖,囑咐他若有長安使者來催促趙王入京,一定要替趙王藉口擋回,只說趙王身體染疾,不便起行。田搖不明情況,見周昌如此緊急便只好應下了。
周昌也沒有收拾細軟,天大明便跟隨使者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