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欲廢黜太子一事於朝野內外眾人皆知,結果卻也沒能如劉邦意。於此,劉邦更加不願也不敢到呂后宮中去,即使想看一眼已經會叫‘爹’的劉長卻也只能‘望洋興嘆’——望長信宮而自嘆。戚夫人曉得事情不成功,當即眼前一黑便昏了過去,兩日後醒來第一眼便是嚎哭不止,直說‘身不自身,命已非命’,劉邦曉得戚夫人所憂卻也無法安慰。戚夫人深憂日後將為呂后所殺便更加的對劉邦啼哭,嘴上只拿自己和如意日後年命不永說事,劉邦自是曉得呂、戚二人日後便是白日化的仇敵,但廢立一事剛過,也曉得群臣的鮮明態度是不合作的,日夜被戚夫人擾得有些心煩,便去了趙子兒的永寧宮和石美人那裡暫先躲清靜,順帶為其想法子,深為戚姬母子憂慮,劉邦竟又半月不朝。
呂后曉得皇帝也無顏來見自己,心中除卻仇敵一樣的恨意,便是被皇帝逼出了更多的堅強剛毅和狠辣。呂后對皇帝的廢黜太子一事驚恐萬分,她曉得皇帝是對太子並無一絲留戀,便是對自己無一絲留戀,皇帝此次的做法將她二人完全逼為對立,除卻名義上的夫妻情,其他一切彷彿皆斷。呂后念及往日與他的種種,再面如今雖與他共一片天空,卻彷彿雲海遠隔沒了關係,不禁頓感心痛,竟一夜之間彷彿兩鬢更多了些許銀絲,彷彿蓮萼離水而被日光炙熱的曬過一樣憔悴不已。雖焦急太子事件,卻一時急的沒了辦法,呂后只在自己宮內夜以繼日的挑杆織布而毫不歇息,怕一停下便會滿腦子怨恨。整整八日時間,呂后待在深宮沒有一句話,將強壓於心的怨恨與心有餘悸的驚慌鼓足勁兒的鉚在梭機上,任誰朝拜,戴青也只得按了呂后意思委婉回絕。太子曉得父親欲要廢黜他之後,不敢自恐便日日來朝拜呂后,想著安慰母親勿要太過怨恨,卻日日被戴青攔回。
今日,雪漸小。‘咚咚咚——’一聲急促清脆的叩門聲敲響在長信宮。戴青開門視之,一個頭戴白色斗笠,身披褐灰色風衣的人清清玉玉立在殿門正中。戴青詫異之間便滿面欣喜道,“夫人快請。”戴青含笑迎此人進殿。女子急急進殿‘啪——’一聲卸下斗笠撂在案子上,戴青過來為其解下風衣,女子一臉焦急,忙解開脖間風衣繫帶,急問,“阿姐何在?”“便在內殿,待夫人暖下身子,戴青領路。”戴青將女子風衣掛在衣架上,便招呼一個宮女拿來銅手爐,未交到女子手邊便聽女子急來一句,“此間莫計較這些,領我去了。”戴青點頭便領著女子徑直往內殿去了。女子剛進內殿便驚得駐足而立,內殿中堂的案子上堆滿了織好的布匹,案子旁一個微黃油燈下,一位兩鬢已有白色微絲的中年婦女神情呆滯而機械的挑杆織布,看似細心織布卻感覺她心思絲毫不在織布上,倒有些深沉惘然的沉思事情。那織機咣噹作響,似水流沒有斷過,又似哀婉悽怨的旋奏。
“娥姁阿姐——”女子親切稱呼正坐席位細心織布的呂后。呂后聞聲望來,瘦弱的臉頰上緩緩的有了笑容,從席子上慢慢起身,卻由於盤坐日久而使得雙腿發麻發酸,呂后一下子跌倒在席間,面容難受。女子忙跑過去扶著呂后,愛憐道,“阿姐莫動,妹妹跑來便是了。”“阿嬃啊,你來了。”呂后附手女子手上親切的微笑著,八日不言不語此一出口卻總有些沙啞和無力。戴青端來兩碗餌羹,呂嬃將自己這一碗搶先推給呂后,再借著暗黃油燈卻見呂后瘦弱臉頰上竟無一絲紅暈,眼神也更加渾濁無神,女子竟有些落淚,雙手將餌羹捧給呂后,“聞姐八日不出門,八日不言語,妹妹於家坐臥不安。阿姐八日來無甚胃口,今日便強吃些,莫空了身子。”呂后萎靡著強顏一笑,“莫憂,吾命且長矣。”呂后看著餌羹熱騰騰而噴香四溢卻終無胃口,強抿幾口便推在一邊低了頭黯然不語。
呂嬃眼見呂后消瘦不堪,神形俱壞,急切不已。呂嬃曉得朝中近日之事,她是樊噲之妻呂后之妹,那日皇帝說了廢立之事後,樊噲回家便順口向呂嬃提及此事,呂嬃當即牽掛呂后不能接受,懼其身心煎熬疲憊難受便進宮安慰呂后。見呂后萎靡不振之樣,呂嬃分外焦急,“太子一事,舞陽侯已與我說透,阿姐莫急,皇帝姐夫不會立時廢黜太子,朝中文武皆心向太子,我只憂心戚姬不會作罷。此次未得逞,怕日後還會巧言皇帝姐夫廢黜太子,眼下阿姐要為太子日後打算。”
‘啪——’一聲錘在案子上,呂后眼中怒火四起,臉頰被怒火憋得現出通紅,手指捏的咯吱作響,咬牙恨恨道,“我子必為皇!”呂后猶帶怒意起身,“劉邦心向誰,我且不愛管,只是無論如何必讓太子登基,我便是皇太后,掌握至高無上的權力,劉邦愛誰便去愛。”呂后音中微顫,憤怒盡顯。呂嬃一臉錯愕,抬頭道,“阿姐無視皇帝名諱而直呼其名,阿姐恨皇帝姐夫竟至如此?字字含怒,句句顫抖。”呂后目視呂嬃良久而仰頭,面容掙扎糾結,若腦中一個聲音也在如此問她:恨他麼?也許以前愛他,也許如今恨他,也許恨多一些。良久,呂后平復了自己,淡淡道,“對他並無半絲念想,卻也離不開那人。”呂嬃詫異此話,微挑眉梢笑道,“便還有些情誼了。”呂后並無半絲笑意,心煩的揮手作罷此話題,“莫說他了,我煩惱太子之事不會平息,戚姬與我怨仇白日化,其必會糾纏皇帝再提此事,那時太子休矣。”
呂嬃微微一笑,拉了呂后坐下,立即鄭重道,“便與你說了,今日來就為太子。”呂后詫異視呂嬃。呂嬃神秘一笑便道,“娥姁阿姐日日愁悶不能保有太子不?”“明知還問?”呂嬃又是一笑,湊近呂后身邊,附耳一句,“留侯智慧如林藪,亂世若荒年穀,平世更若豐年玉,娥姁阿姐何不問留侯要計?”呂后眼前一亮,腹內思忖半晌便拊掌而笑,“是嘞,一時急切竟忘了此人。”剛說完此話,呂后笑意漸減而換之擔憂,“皇帝那日廢黜太子,我即在東廂房,見留侯強諫而皇帝不聽。近日又聞留侯多有小疾,其閉門靜居於家而不願過問朝政,聽說有大臣前去留侯府上,皆被留侯府邸僕臣委婉謝絕,不見一人。留侯素來聰慧,知我與戚姬事,其必不肯蹚宮渾水。”呂嬃卻輕鬆笑道,“誰叫阿姐親自去嘞,便知留侯不願意牽連此事。留侯於楚漢戰爭時常為皇帝姐夫獻計,如今皇帝姐夫欲動搖國本,留侯身為漢臣,豈能不管此事?聽聞留侯日日早晨上山清練,不若叫二哥半道劫持強叫其獻計。”呂后蹙眉思忖一番,壓住笑意,“不好吧?劫持留侯,豈不得罪於他?還會獻計麼?”呂嬃笑道,“留侯也是支援太子的,子房一生雖潔身自好獨善其身卻不敢拿國家社稷之事耍笑,太子關係國本的穩定,他豈能不顧?殿堂上,他不敢強與皇帝姐夫爭辯,其內必有主意,綁也將他綁來明確態度。”呂后雖覺呂嬃說法不雅,卻自覺不失一個良計,目視呂嬃笑了,“你且妄動,待我先去探訪他,若他不肯助力太子之事,那便只好劫持他強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