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又在文武兩邊隔開的走道上走著,一邊走一邊說,“朕知道你們要說什麼,不就是怕匈奴發現是李代桃僵麼?不就是怕劉麓去了匈奴將此事說穿麼?”劉邦又走回劉麓身邊,看著她的眼睛,洪亮的問,“劉麓,請你告訴朕的臣子們,若是去了匈奴,你會將自己的真實身份說出來麼?”
劉麓抬頭平靜的看了一眼劉邦,又轉身看了看正在看著她的大臣們,挪步走到大臣們前邊,視線稍在蕭何丞相身上落了一下。昂首挺胸聲音洪亮的說,“劉麓身為漢家女子,有幸出塞匈奴是劉麓的福氣,常常聽說塞外風光絕美,蒼蒼藍天,茫茫綠野,牛羊馬兒一片,聽起來又是一個長安一般的天地,絕知此事要躬行,劉麓有幸了,想去塞外瞧瞧。若是入胡,劉麓絕不忘長安百姓,不忘天子對我的厚愛,定將漢家與匈奴長結兄弟之情,百年不犯我大漢。”
劉麓面容平靜的說著,聽得劉邦都有些感動,不斷的點頭稱好。他看了一眼他的大臣們,大家也是靜靜地聽著劉麓的誓言,表情卻變了,不再是質疑,有的只是對劉麓這個小女子敢於鼓起勇氣自嫁匈奴的敬佩和肯定,大家頻頻點頭,好像一時間大家都被劉麓說的話臣服了,顯得不再那麼固執。
劉邦看著大家的表情漸漸變換,深知此事可以定下來了,可以肯定劉麓即是待嫁匈奴的不二人選,也是笑呵呵的點頭。
群臣的肯定是劉邦最大的支援,略帶笑意的又特意看了一眼劉敬,劉敬剛巧不巧的迎上劉邦的龍目,瞬間又低下頭,嘆著氣。劉邦卻是不屑的捋髯笑了起來,重又回到龍榻上,繼而更是哈哈大笑了一會兒,一手按在几案上,立即打住笑臉雄渾道,“好,既然大家沒什麼意見了,那朕現在就正式行冊封儀式了。”
大臣們立刻又站好,兩手恭維著,低頭聽候劉邦的安排,劉麓也過來站在几案正前方低頭準備受禮。
劉邦向身邊的宦官使個眼色,那宦官又是跑到門前宣召,“傳太常叔孫通覲見,傳皇后殿下覲見。”
一會兒呂后和叔孫通小趨著進殿了,行過禮後,開始進行儀式。
面無表情的呂后被劉邦親自邀上臺階,坐在下側看著受禮儀式。
叔孫通主持著儀式,手裡拿著早已擬好的詔書洪亮的念道,“皇帝詔:劉麓,長安隴西郡上邽安寧人士,念其乖巧溫雅,朕特封其為隴安公主,是為朕的另一女兒,其生父劉氏為廣安候,母劉白氏為昭褆夫人,爵位世代永傳,欽此。”
叔孫通唸完,劉麓跪禮謝恩,“兒臣謝父皇。”
劉邦與呂后相互對視一下,然後笑呵呵的說,“請起。”然後劉邦起身走下臺階去,身後跟著一個宦官,手裡拿著一個盤子,上面盛著一個銀色配璽和一條紫色綬帶,跟隨劉邦走到劉麓面前。
劉邦轉身拿了銀色配璽和紫色綬帶,親自交到劉麓手中,笑呵呵的說,“隴安公主,朕的女兒。”
劉麓安靜的接過劉邦手裡的配璽和綬帶,彎腰謝恩,“隴安謝父皇。”
接下來行受封最後一個儀式,給劉邦和呂后敬父母茶,宮女端來茶後,劉麓親手將兩杯茶一一遞給劉邦和呂后,恭聲道,“隴安恭請父皇母后喝茶。”
劉邦笑呵呵的接過茶一飲而盡,呂后平靜中又顯陰冷的看了一眼給她遞茶的劉麓,這才接過茶來一飲而盡。劉麓又把他們喝完的茶接過來放在盤中,到此禮畢,預備下去,呂后拽了一下她的衣袖。劉麓猛然轉身恭敬的看著呂后,呂后陪著一絲笑容,從衣袖裡拿出一個金色簪子,道,“隴安以後便是母后的女兒,母后不知道該送什麼,想著簪子最能代表我們女子,所以母后便送你簪子,喜歡麼?”
呂后此時一臉笑意手拿簪子藏刀似的看著劉麓,劉麓膽顫,面容沉緩惶恐的看了眼呂后,硬是從僵著的臉上擠出一抹笑容,接過簪子,道,“女兒喜歡,謝過母后。”心想著呂后曾經逼著她的事,現在卻笑臉迎人的接受她的禮物,那禮物真是使劉麓心驚肉跳,皇后到底什麼意思,簪子?還是威脅她麼?
大臣們開始山呼‘萬歲’。
劉邦特意囑咐,“對外,只准稱呼劉麓為魯元公主,隴安公主是她在長安的封號,索性匈奴單于不識魯元公主。此次冊封公主還望大家保密,勿要叫匈奴人知道,有誰膽敢說出去,斬。”
大家趕緊低頭曰‘喏’。
劉邦又一派帝王架勢轉頭對劉麓說,“在匈奴王庭,你定要稱自己為劉樂,萬不可稱劉麓。”
劉麓點點頭。
劉邦和呂后這才笑呵呵的重又看起了大家,眼睛落在一處生著悶氣的劉敬身上。陳平順著劉邦的眼睛看去,劉敬一臉嚴肅,低頭沉悶著,與群臣沒一句話說。陳平微挑眉梢笑了一下,自立文官一列不語。劉邦知劉敬心裡難受,怪自己不聽他的話,但是劉邦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於是也就不顧他說的話了,只是還有一個任務必是他要完成的,於是劉邦對劉敬說,“劉公勿要擔心了,也勿要生朕的氣了,此行匈奴的任務還得交給劉公完成,隨時準備好和公主一道翻越長城覲見匈奴單于,協和匈奴永結昆親之好。”
“臣……謹遵聖諭。”事情已成這樣,也無需計較太多,劉敬出班乖乖的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