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信宮長秋殿。
劉邦就休息在離呂后不遠的一個別致的長秋殿內,這裡也是擠滿了伺候他的人。
劉邦站在地上任由宦者宮女舍人為自己捯飭著。
“請皇上抬手。”一個舍人輕聲的指示劉邦,為他拿來了精美的龍袍,那龍袍是典型的上衣下裳制冕服。龍袍也是兩種主色調,即玄黑色和纁紅色,那蛟龍紋理也和呂后所穿的金鳳紋理路數一樣,也是兩邊胳膊袖口處各一個,前胸後背各一個,也和金鳳一樣從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垂拱著劉邦,似有統領四龍之意,又有統治四海之意。輕車熟路的就穿在身上,還是交領、右衽、束腰,配有金色帶鉤,帶鉤也是夔龍形狀,龍嘴大張似顯吞天之勢。
腰間繫著佩綬,上部為彎形曲瑝,下連小璧,旁有龍形衝牙,珍珠點綴,下飾彩穗。
一個侍者拿來了冕冠,冕冠為黑色,即俗稱的‘平天冠’,廣七寸,長一尺二寸,前圓後方,前垂四寸,後垂三寸,系白玉珠十二旒。冕冠兩側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與髮髻相互穿插以便拴結。笄子兩側靠近耳邊位置各有一顆珍珠,然後笄子兩側繫著的絲帶順著臉頰繫於下巴處。穿戴整齊的劉邦,此時看起來還真頗具聖王形象。
劉邦看看左右胳膊上的龍紋,再看看腰間佩戴的佩綬,又看看蛟龍飛越懷中,喜得直說一個‘好’字,眼前的玉珠子旒子被他帶的一前一後的亂擺著。
“奴才們祝願皇上長樂未央千秋萬世。”為劉邦忙活的幾個奴才們立刻跪了一地,聲音長短不齊的如此恭維著他。
“千秋萬世?”劉邦一愣,隨即捋髯哈哈大笑,“好好好,大賞,大賞。”
“謝皇上賞賜。”
片刻功夫,在眾人的努力下劉邦終於披著龍袍,甚是精神的被迎出宮。
宮外面,太常叔孫通早已跪候在冰涼的地面上,等候劉邦前去南郊祭天。劉邦將他扶起來,讓叔孫通跟隨自己以便隨時指導自己的言行。由汾陰侯夏侯嬰駕著駟馬鑾駕陪劉邦前去祭天,之後直接去未央宮。
長樂宮的一路之上,劉邦拂起簾子,看著皇宮內的改變,蹕道清掃,旌旗遍野,旗角半卷迎風高揚著,每個路口設有重重守衛把守著。各個士兵手執戟身挺拔,面色盡是軍人的驕傲,在光輝的藍天下,這些士兵們是在為他劉邦站崗,是在為他劉漢江山守衛著。
劉邦看著看著心生敬慕之意,不由得雙手合拍為他計程車兵們鼓掌。
劉邦鑾駕所過之處,眾人皆下跪,山呼‘大漢皇帝陛下千秋萬世長樂未央’,一遍又一遍,一遍比一遍響亮。場面甚是宏大,讓人心潮澎湃著,劉邦更是激動不已。
劉邦皆是雙手微舉向他們揮手,隔空要他們平身並作扶起之勢,要與他們同樂未央。
在過武庫的路上,劉邦看見了那麼多的諸侯王已經陸陸續續的進入未央宮內。
輦徐行著,在輦中有著往事感觸的劉邦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父親,太上皇劉太公。
“太上皇那裡安排人去請了麼?”劉邦掀起簾子轉頭問著隨行的侍者。
“回陛下,已經差人去請了。”一個不知名的舍人說著。
“安排的什麼人去請太上皇?”
“回陛下,是樊噲將軍。”
劉邦一聽是那個大老粗皆連襟樊噲,呵呵一笑,“是誰朕都不會想起是他啊,樊噲,他居然去櫟陽宮請太上皇,可別把朕的父親給弄丟了,這個大老粗。”
叔孫通也跟著笑了,接話道,“樊將軍雖是粗人,但他應該是粗中有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