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科幻靈異 > 漢室風雲 > 第六章 探訪張良(二)

第六章 探訪張良(二)

呂后自知講解道理是說不過張子房的,只好頻頻點頭,同時又微微蹙起了眉頭,心不在焉的聽著,心裡想著該怎樣說服張子房。身旁的魯元公主聽了,也很擔心母后說服不了子房,只將手瞧瞧搭在母后的手上拍了拍,同時遞給母后一個安慰努力的眼神,呂后欣慰的向她點點頭。

張良卻看出了呂后這次來是有其用意的,斜睨之間看見呂后和公主二人的揣事之容,平時不怎麼來留侯府,一來定是有什麼事情,但是張良知道也明白他自己想要什麼,更懂得遠離政治,迴歸平凡。

只是呂后遲遲不開口,張良只好貿然而問,“皇后此次前來敝府,不知所謂何事?”

“啊,無甚無甚,只是許久不見子房,特意過來看看。看見子房過得好愜意啊。”呂后一臉強迫的笑笑,不知如何開口。

張良抬手作揖,莊重道,“皇后有事的話請講,臣洗耳恭聽。”

呂后話到嘴邊又咽回去,面顯遲豫的瞧瞧張良,最後將案上的茶水端起來喝著。張良愈發的納悶。見呂后遲遲不肯將此次來留侯府的目的說明白,魯元公主倒是忍不住了,轉頭便代替呂后對留侯說,“留侯,母后是想讓你做太子太傅,你可願意?”

呂后無心喝茶看了看魯元,將茶具又放在案上觀看著張良。

公主話音剛落之時,張良便眼神謹肅的看了一眼公主,繼而又撤回視線,神色淡然安坐原席,一時間安靜寂然,他也端起了案上的茶來喝,神情悠然不慌不忙不緊不慢的抿了三口,呂后和公主見留侯此樣,二人面面相覷的看著他,想開口再問問,話到嘴邊又吞回去。張良將茶具放回案上,輕嘆一口氣,眉頭微皺著。

“子房不願意麼?”呂后見此傾身而問。

張良搖搖頭,慢慢離座站起來,雙手背後,走到瓜架一邊一手扶著瓜架,坦然而答,“臣為漢臣食漢祿,當為漢家效力,只是臣心有餘而力不足。”

呂后疑惑起來,與身邊的公主和戴青不明所以的互相瞧瞧,不明白子房為何這樣說,便是滿臉疑惑,也站起來走到子房身邊請示答案。

“張良感謝皇帝陛下自楚漢爭霸以來對我的信任與厚賞,皇帝陛下之所以信任我,只是因為臣就時事能獻一些拙計而已,在非常時期幸而被陛下選用,以解一時之難,故而能有這萬戶留侯之稱。臣私下裡莫不是感到榮幸,如今皇后要臣做太傅,臣自知不是這方面的人才,有計策不等於博古通今,博古通今之人若是無心傅教也是不能做太傅的。臣所讀只是先秦兵法與《六韜》之類的兵書,對其他是在知之甚少,所以臣請皇后娘娘收回成命。”張良話語樸素的解釋完不忘恭敬的搭手行禮,躬身在原地,希望呂后勿再勉強。

呂后一瞥留侯,倒也聽得出張良一直往兵書方面講訴,移開太傅所具備的知識,且稱自己在楚漢爭鋒時只是獻出計策而已,內心並無真才實學。呂后心底轟然而笑未發聲兒,留侯的智慧大家有目共睹,如今只憑他使勁的謙稱自己的不足,呂后根本不在意,看出他是不想而不是心有餘力不足,故一笑便說,“留侯多慮了,也把自己看低了,當年是誰諫主安民,鬥智鴻門,是誰叫漢王燒掉入關的褒斜道,是誰畫著阻封,是誰虛撫韓彭,合圍該下,又是誰以一曲悲歌散楚?定都後又是誰諫言皇帝封雍齒為候打消諸侯們的爭功之心呢?”

張良正欲張口說話,又被呂后接了下去,呂后沉著臉有些不悅,聲音肅然,仿若一絲將要撕破臉的氣勢,“留侯有沒有真才實學,大家心知肚明,只是決定於想與不想而已,沒有心有餘而力不足。”

張良聽得出呂后欲要發怒,只是看在自己有功的份兒上強忍著。張良便不敢怎樣強辯,繼而一言不發了,安靜的站在原地頭微微低著,正在為難之際,又聽得呂后說,“留侯若是做了太傅,榮華富貴皆有,大小兒子也可入朝為官,若是輔佐太子當了皇帝,那你便是大功一件,我讓史官記你一筆,讓你青史留名。其實這樣有什麼不好,當皇帝的老師不好麼?”呂后撐開雙手反問張良。

張良知道呂后與戚懿不和,呂后這一招無非就是借自己的威望幫助太子登帝位而已,自己在朝中,在皇帝眼裡還算是可以說得上話的人。自己若是做了太傅,呂后必然千方百計的要自己幫忙勸說皇帝,即使勸說不成,自己也必然要被迫的黨同於呂后了。那麼意味著又回到紛雜的政治中了,等到太子成為皇帝后,呂后會不會也給自己搞個變相的軟禁。也許到時候功高蓋主惹來殺身之禍?即使沒有殺身之禍,伴君如伴虎,時時得對君王察言觀色小心應對,過去在劉邦身邊,他已經非常謹慎了,新帝登基,不知道新帝的性情將是怎樣?時間長了,自己不免會遭到君王的厭惡和反感。

張良深明此意,忽然的一陣心底緊張,心如絞痛。拖著沉重的步伐正面呂后,面露難為與無奈,又是搭躬深深一揖硬著頭皮道,“臣做人做事無關榮華,無關能否青史留名,臣不過就是戴著一副生披來死帶去的臭皮囊安穩過市。帝師一職,實非臣能所勝任。”

呂后轟然不悅,仍舊憋回怒氣,長長的呼了一口氣。惋惜可氣的看了看張良繼而又放眼他的府邸四處看了看,轉頭繼續勸道,“子房,古有姜尚興周,近有張儀強秦,難道你真的不願意輔佐太子嗎?你真的不願意大漢朝經過你的輔佐而成為古今第一國嗎?難道你真的不想像伊尹,姜尚,張儀那樣被後人歌頌嗎?”呂后依然抱有一絲希望,盡全力說服。

“非不願意,只是臣無能為力。”張良又是躬身作揖,話語間顯得堅決。

呂后大不悅,不語,頓了頓,壓低聲音,莊肅辭嚴地問,“留侯還是想絕食五穀化為仙人麼?”

張良勉強點頭,“與道家者眾神仙遊一直是微臣的願望,望皇后成全。”

“如果本宮不準呢?”呂后終究憋不住氣,拂袖站立一邊將臉一黑不看張良。

張良弄得不知所措,謀聖也會又不知所措的時候,還是被一個女人搞成這樣,他不知如何向皇后解釋。

這時,張良之子張不疑在裡屋頭貼著簾子聽見父親與皇后談話的所有過程,知道他們產生了不和的意見,也知道皇后是說一不二的人,更不想父親得罪皇后,便掀起簾子出來了。來到皇后身邊,先是禮貌的向她鞠了一個躬,稚嫩的眸瞳智慧的盯著呂后,弄得呂后倒是渾身不自覺了。

個子不高的他,梳著孩童的總角髮髻,眸子裡盡顯他父親當有的智慧和成熟,自身一種獨有的超然氣質也叫呂后內心深感此小兒長大不簡單。張不疑嫩嘟嘟的臉蛋上立刻呈出個酒窩,禮貌的對呂后微笑著,伸出一雙小手也學著大人模樣給呂后打躬作揖,“張不疑參見皇后娘娘。皇后剛才與家父所說,不疑已全部聽見,也知道皇后此次前來的目的是要家父做太子太傅,皇后真覺得家父能擔當太傅麼?”呂后倒是認真地聽著,反被他這種無所謂大無畏的精神折服。一臉欣賞的表情看著他。

“聽說皇帝陛下答應家父入關後修身養性,靜居行氣,不參與朝政,難道聖上說過的話可以不作數嗎?而且家父素來身體孱弱,近日又絕食五穀更是風吹潦倒之勢,身體十分不好,怎可強使之做太傅。且皇后所說的諫主安民,鬥智鴻門,畫著阻封悲歌散楚之類,想一想哪個不是計策,又和太傅所教的全篇精簡有什麼相關,難道要家父教太子這些計謀麼?計而人心生,不是可以學得來的,要學就學《詩》《書》《禮》《易》《春秋》《論語》《孟子》等經典大文宗,取其精華而閱之,取其精華而為之。孔子有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皇后殿下真的覺得家父有如此至高的傅教能力麼?家父只是喜歡修治先秦兵書,喜歡閒雲野鶴的曠然,對於太子要學的禮樂射御書數實在不精通,不疑認為家父不能勝任太傅。”張不疑一臉坦然胸有成竹面不改色的說著,從一個年僅八九歲的孩童口中能夠說出此番大道理,著實叫呂后等人驚訝,此小兒確有留侯之風采。張不疑說完又是禮貌的做了個揖便站到父親留侯身邊了,張良拉著兒子的小手對兒子笑了笑。

聽得呂后和魯元公主頻頻拍手稱好,今日有幸見識了留侯家的公子超然的智慧風範,呂后感到的確新奇,方才的不悅一下子被張不疑的話衝的煙消雲散,面露一絲欣慰說,“如此小兒說出此番道理,除了留侯家的公子還能是誰家?子房家又出一個人才。好吧,本宮可以不讓你做太傅,可是你要為我推薦可做太傅之人。”

張不疑稚嫩的笑笑看著自己的父親,張良亦是面露喜色的看了看兒子,將手搭在張不疑肩上,然後說,“臣謝過皇后,要說太傅,臣倒是認為太常叔孫通可做太傅。叔孫先生本就是秦朝博士,此人乃經緯博學之才,曾為皇上制定禮儀,又深知五帝三王之說,對儒家學說更是精通,品行更是端正,臣與他交談過,洞之古代軼事,皇后若是不信的話,可以找來一試便知。”

呂后這才滿意似的點點頭,又坐回石案前,招呼張不疑前來,拉著張不疑的手對張良說,“子房啊,你又為本宮出了一計,為我解決了一大難題,叔孫通做太傅,我放心。”多少感覺有些喜悅,叔孫通在她考慮之列。

張良欣然的點頭,呂后笑著稱讚張不疑,“張家小公子,你多大了?這麼聰明,不愧是謀臣的兒子。”

“今年八歲。”

“你會有前途的。”呂后輕輕捏了捏他的臉頰說,張不疑此時倒是女孩兒似的羞澀的笑了笑。

魯元過來笑著對留侯說,“留侯的公子八歲便初露鋒芒,日後可是位了不得的人物,及冠之後到宮裡做事吧。”

張不疑與父親互相看了看,大家都不約而同的笑了。

呂后又話裡有話的隱說,“馬上就要置酒未央了,留侯……好生歇著,太子可把君侯當為瑚璉之士了,漢家的穩定離不開君侯。”瑚璉:是宗廟盛黍稷即小米、黃米的。它絕非一般的盛食器,而是上至周王、諸侯,下至卿大夫,置於大堂之上、宗廟之中、黃泉之下,極為尊貴,超華絕美,實有大用,貯能裕養,因而可以和鼎相配而且同用。只是尊貴稍次並欲時代享有,須臾不離並永遠流傳的大寶禮器。呂后引用太子的話說留侯是瑚璉之士,是說留侯張良對國家社稷,乃是大器,具有超才,足堪重用,是治國安邦之才。也叫留侯未央宴會之時留心對太子的照顧。

張良心下一咀嚼言外之意,便說,“太子仁厚,懷仁懷德如琬如琰如瑾如瑜,天下臣民皆紛而沓至的仰附,無人可及,漢家社稷無需多慮了。”

呂后聽聞,面容稍感輕鬆的長噓一口氣,久違的笑容此時終於爬上臉頰,滿意的對留侯稱嘖道奇的點頭。念留侯當真智慧之人,檯面上的話稍微一考慮就能明白,且也能給出滿意的答覆。

日頭高升,一陣涼風襲來卻也不覺得多麼的冷澀,倒是清爽的很。來留侯府也有些時候了,呂后雖然沒有請到張良做太傅,可是並不是無收穫,他又推薦了一個叔孫通,其實叔孫通本就在她的考慮之列,只是本然的認為張良更適合。

君臣聊了些時候,時候也不早了。張良欲要留呂后和公主等人在府邸吃過飯之後離去,呂后和公主笑著婉言謝絕了,說是宮裡還有一大堆的事要處理,就不打擾了。臨走前千萬叮囑張良多吃飯,多活動,更要保重好身體,張良笑著答應了。可是二人心裡都明白,呂后某種程度上倒是希望張良一直如此保持著與政壇隔絕,這也是對劉邦政治的一種安全保證,第一謀士不會有心叛漢,張良也明白呂后只是像樣的說說,自己恰是呂后所希望的狀態,說了一陣,張良便出門送走了呂后公主等人。

最新小說: 流雲仙族 超能演繹 仙道禁書目錄 我生活的世界不可能是實驗 全民領主:開局百倍增幅 在逃生遊戲中攻略氪金大佬 吞噬星空之混沌珠 霧野 我在九叔世界開棺材鋪的那些年 逝者敲門 不如共餘生 靈氣復甦:我家校花殺瘋了! 凡人修仙傳奇 歡迎加入詭談會 洪荒:我紅雲,就喜歡做好事! 從海賊開始燃燒世界 放肆 我把恐怖遊戲玩壞了 科技帝國從工業製造開始 重生之甜寵小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