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濮傑一聽,精神頓起,“啥時候的?”
“明,萬曆三十年,九月。”
“我去!!!”濮傑目瞪口呆,“你厲害我知道,但什麼時候這麼厲害了?還能精準到哪一年哪一月?”
餘耀將毛筆一端遞到濮傑面前,“喏,寫著呢!”
“靠!”濮傑這才看到,毛筆一端的花紋中間,有一列豎寫的款識:大明萬曆三十年九月恭制。
這隻毛筆,主體髹漆,褐色為主。在褐色漆地上,用了極薄的螺鈿還有金箔進行了鑲嵌。
筆桿上,是以纏枝花卉為主,密密匝匝,繁複華美,也就是所謂的“百花不漏地”。
而筆帽上,則是雲龍紋,龍騰祥雲,五彩斑斕。
好一個繁花似錦,五彩龍騰!
所以就連濮傑,方才也忍不住驚呼“太漂亮了”。
“這是明代萬曆時期的宮廷御筆。”餘耀斷言。
髹漆的工藝極為精良。最重要的是,這用薄如蟬翼的螺鈿和金箔,那就不叫鑲嵌了,得叫貼嵌,這種工藝的難度,就算不懂的,也可想而知。
餘耀能斷言宮廷之物,也和這個螺鈿貼嵌工藝有關係。
這個金箔貼嵌相對還好說點兒,但是螺鈿比較脆,而且在有弧面的筆形上貼嵌,這個技術含量就太高了。
實際上,在整個明清時期,弧面物件上的薄螺鈿貼嵌工藝,其技法之高,還有花費之巨,就是宮廷工藝和民間工藝的一道分水嶺。
漆面螺鈿鑲嵌的東西不少,但是民間工藝多是平面居多,而且螺鈿的修型也不可能這麼薄。
明清時期,薄螺鈿貼嵌備受宮廷喜愛,在文人之中也很受推崇。
之前濮傑說乾隆,確實,乾隆皇帝就很喜歡這種髹漆貼嵌螺鈿的毛筆,除了寫字,更多時候還被用來玩賞。乾隆爺喜歡玩賞“青貝筆”,有史可查。
青貝,螺鈿。
其實,螺鈿這個詞兒,本來是個工藝用詞。螺,螺殼貝殼;鈿,裝飾鑲嵌。但是現在成了一個名詞,指代那些個具體的材料。
黑漆鑲嵌螺鈿,唐宋就有了,明代已經非常成熟,清代到了鼎盛期,不過乾隆以後,因為種種原因,又逐漸衰落了。
螺鈿的顏色其實是很多的,除了常見的白色和透明的,還有血硨磲帶紅,金絲貝帶黃,等等。
不過,這隻毛筆上貼嵌的螺鈿,是透明的。
之所以出現了繁花似錦、五彩龍騰的效果,是因為透明的螺鈿又磨得很薄,所以透視感極好,然後加了一道工藝,在螺鈿下面的漆地上塗襯上了顏色,透的是底色,加上光的折射,效果更是絢爛。
螺鈿的鑲嵌技法,從大類來說,大致能分三類:硬鈿、軟鈿與鐫鈿。硬鈿是厚片,軟鈿是薄片,鐫鈿是鑲嵌之後螺片要凸起,高出底面一層。
薄螺鈿貼嵌,自然是軟鈿技法裡的一種。而且這隻筆上,採用了“點螺”,不僅要薄,而且切割要精細,有點有絲有片,相當之複雜。
所以,這隻毛筆拋開別的不說,光是這種巧奪天工的技法,那也是要值不少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