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
首先,考的是禮。
文傑的君子六藝中,從禮開始,一直到數算的計算學術,從古到今都是這樣排列的。
但是在舉人的大考中,卻並非如此。
能點燃自身全部文火的秀才,在禮法一欄上根本無法挑剔,所以很難分出高下,基本上都是得到乙中的評價;
射,就是射箭;
御,就是騎馬和駕車;
書,就是書法。
其中射和御因為不是文傑主要修行的東西,大差不差也都是乙中的評價,偶爾有些出挑的,最多也只是乙上。
書法一欄,除非自成一家,創立獨有的書法體系,最多也是乙上。
正因如此,真正拉開秀才們成績的,只剩下樂、數,以及蘇昂擔任主考官的詩詞一類了。
在每一屆的舉人大考裡,這三項都有可能出現極為出眾的人才。
或者彈奏出特別動人的曲子,或者在數算一道上勇攀高峰,又或者寫出煊赫級別的篇章。
這三項有可能得到甲級的評價,所以舉人大考裡所謂的三甲舉人,也有另外的涵義在內了。
三甲舉人,要麼,是名列三甲。
要麼,是得到三個甲級的評價。
不管是其中的哪一個,都堪稱瑤國三十年不出一個的頂尖人才!
……
“孫兄,你敢拜入小武伯的門下,愚弟真的佩服你。”
“還有趙明訶趙兄,不知道你們是太有自信,覺得自己就算做不了實權的官員也能成為進士呢,還是自暴自棄,找個秀才做考師啊?”
“嘖嘖,不管是其中的哪一個,兩位兄臺的勇氣都令人欽佩呀。”
雖是開春,可風依舊是冷颼颼的,看這天氣,怕是過幾日還要下雪。
附近考生,特別是曾經約好的那五個秀才的譏諷話語,更是讓孫望和趙明訶的心裡發涼。
人心,就如此叵測麼?
你們出爾反爾,已經是枉為文傑了,這時候還跟著嘲諷,只怕是……丟人現眼還不夠吧!
孫望和趙明訶搓了搓手,接著從袖口裡取出刻削出來。
等到了吉時,有王城派來的內吏高呼:“大宗伯有令,開題!”
“開題……”
“開題……”
很多吏員從深殿出發,手裡舉著高高的令箭,開始向各個考場走去。
等吏員們到達了考場的大門前,令箭往前一摔,所有的考生立刻閉嘴噤聲,站起來,雙手攏住袖口,小步疾趨的跟著吏員往內堂、考殿,以及考殿最內部的深殿走去。
內堂空無一人,考生們也不敢放肆,低眉順眼的繼續走。
考殿也空無一人,但有些考生的額頭沁出汗珠,忍不住看了眼幽邃的深殿。
而在深殿之中,大宗伯尹志在最中央的位置肅然坐著,他的左手第一位就是主考詩詞類的蘇昂,右手第一位是主考數算的主考官。
別的主考官依次擴散出去,全都面色肅然。
這就是考的禮法,考生們要依次拜見所有的主考官。
不管考生對主考官的態度怎麼樣,是敬佩還是厭惡,這時候,考生都是考生,主考官也都是主考官。
所有的考生必須謹守禮法,有一丁點的錯誤,就會被評判得丙,或者丁,失去大考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