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誦並非一個不冷靜的人,對於韋仁實所描繪的前景,他縱然暢想並希望,但是卻也不會貿然當真。
但是,由著韋仁實去訓練十個那種他口裡的“間諜”,又有什麼關係呢?
就算是無用之功,那也不過十個人而已。
可萬一韋仁實所說的事情能夠實現呢?
所以試一試也未嘗不可。
所以李誦答應了韋仁實。
韋仁實自然也明白李誦的心理。
就跟後世裡一塊錢買抽獎福袋一樣。衝著的就是個萬一。
萬一福袋裡面有好東西,那就是賺到了。萬一裡面什麼都沒有,那損失也不過一塊錢而已。
李誦對韋仁實口中所言,便正是這般心理。
但不管李誦是出於什麼心理,韋仁實眼下的目的是達到了。
他可以名正言順的訓練那十個人,將他們訓練成為情報人員,潛入環王國,尋找稻種的同時也刺探有關與那個半島上的一切。
環王國有三季稻,這是不爭的事實,所以稻種一定會被找到。而那個半島上面又有著廣沃的適合種植三季稻的耕地。
李誦對大唐的前景未曾可知,所以不敢泛起對那麼遠的環王國下手的念頭。
但是韋仁實不一樣。
中唐以後,唐朝國勢衰落。國家出現藩鎮割據的問題,部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自成一國,影響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削弱了中央的統治力量。當中特別以河朔三鎮最為跋扈。唐德宗在位時,有鑑於中央兵力不足,故對藩鎮採取姑息政策,但流弊漸生。
而韋仁實知道,唐憲宗即位後,決心“以法度裁製藩鎮”,便著意用兵對付強藩。
歷史上李淳登基之後的前期,提高宰相的權威,取消宦官監軍,朝廷財政情況有所好轉,同時吐蕃勢衰,各地藩鎮在長時間的戰亂中實力也有所削弱,李淳藉助這大好形勢,對藩鎮用兵,陷於強藩多年的河南、山東、河北等地區又歸於朝廷管轄,唐王朝復歸於統一平定藩鎮的叛亂,致使“中外鹹理,紀律再張”,國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軌。
這正是一個大好時機。
倘若能夠趁此機會,藉助李淳執政的穩定期裡完成對大唐所存弊端的革除,並進行行之有效的改革,那大唐的復興是可以實現的。
這些都不是一時半會兒的事情,也不是韋仁實此刻眼中光芒聚焦的地方。
想了這麼多,也只不過是韋仁實眨眼之間的心念電轉而已。
但是下一瞬,韋仁實就愣住了。
一個綠衣女子從河邊走了上來,身段翩然有致,雖然看不清楚容貌,但觀其蓮步如雲,正是朝著這便款款走來。待到近前,又看清她的容貌,更是一個極為標緻的美人,眉目流轉之間,竟隱隱帶著一絲或許連她自己也未曾覺察的,不經意的媚意,更添一抹風情。
不過也只是楞了一下而已,韋仁實便收回了目光。
“你剛才偷看她了對不對?”李代宗兒抱著兩個膝蓋蹲在韋仁實旁邊,仰著臉問道。
韋仁實撇了她一眼,說道:“吃你的東西,哪兒都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