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慶十年元宵才過,正月十九,大隆第三代君王駕崩,諡號文帝,廟號高宗。
喪鐘敲響,錦陽京頓時哭聲一片。
本是一片銀裝素裹,兼著京都各大市坊連結白幡,錦陽城中更是一片縞茫。
高宗帝第四子慶王即位,登基大典定於二月初八。
高宗帝崩前留有遺言,舉喪行簡,只罷朝三日,臣民服喪七日,三年禁飲宴、嫁娶的規定也縮減為三月。
自正月十九當晚,朝臣皆換喪服,入宮哭喪。
因為國喪等大事在前,楚王世子妃聞喪鐘回城,卻在半途遭遇伏擊,不知所蹤的事也只是少數人知情,並未引起多數人的關注。
虞渢雖獲准歸府,也只能安排王府親兵去東郊察探追蹤,儘管心急如焚,但不得不在那七日間留在宮中。
新帝對世子妃失蹤一事也尤其關注,特令順天府尹著喪服治公務,勢必察明世子妃遇伏一事始末。
正月二十一,虞渢得報,順天府在距離東郊十餘里外一處斷崖下,發現一具身中火箭被焚,以致血肉模糊的女子屍身,屍身容貌因為墜崖被毀,並且在江水裡浸泡了幾日,慘不忍睹,難辯眉目。
據王府當日護衛世子妃撤離的親兵供辭,那幫刺客正是使用的火箭,又根據女子屍身上殘餘的衣物判斷,此人極有可能是世子妃身邊侍女。
這訊息讓虞渢心情十分沉重。
七日哭喪禮畢,眾人得準歸府,虞渢懇請新帝允准免他入朝。
新帝倒沒有為難,溫言勸慰世子莫要心急,世子妃吉人天相,必會平安,準其長假,順便也準了另一個內閣學士蘇轢“暫時”不用費心政務,協助楚王府搜救世子妃蘇氏。
於是蘇、楚兩府的一眾人這才有時間聚集一處商議。
大長公主與衛國公都懷疑是幾位皇子企圖謀奪帝位,打算擄旖景在手,要脅楚王府與衛國公府協助逼宮,這似乎能夠解釋為何刺客們意圖並不在老王妃,而在旖景的原因。
若是擄得老王妃在手,只能要脅楚王府,不過楚王雖握兵權,也是遠在外郡,遠水不救近急,作用當然不如掌握禁軍的衛國公重要。
“不是這麼簡單,我問過親兵,他們已經將刺客阻擋,是肖竣兄弟駕車保護旖景往東郊巡衛撤離,待那群刺客撤逃,親兵們追去時,卻發現只有一輛空車,肖竣兄弟與旖景不知所蹤,現場卻也沒有打鬥痕跡,更不見屍身。”虞渢滿面沉肅:“更有,肖竣假傳口令,矇騙在先,說明是他們夫婦背主。”
當日之事老王妃已經複述了不下十回,是肖竣口稱虞渢有令,接她們回城,又聞喪鐘敲響,旖景才沒有任何懷疑。
楚王對這事十分想不通:“肖竣夫婦皆為王府舊部之後,他們的父祖,都曾隨父親征戰疆場,耿耿忠心,怎會被人收買?”
虞渢閉目,苦笑:“父王,事到如今,也只有一個可能,肖、李兩家的確是大隆忠臣,可是他們忠於之人並非王府,而是天家。”說完,虞渢看向衛國公:“這些舊部決非隨隨便便一人即能收服,唯有高祖,楚王府既有這樣的暗人,衛國公府應當也不能倖免。”
蘇軼神情沉重:“可縱使如此,咱們也必須容忍這些暗人存在。”
皇帝對臣子的監管,當然不容臣子拒絕。
虞渢揉著眉頭:“肖、李兩家人之前沒有半點顯露,也是因為楚王府從沒背主之心,天家並未下令他們做出危害之事……不過這回,他們何故擄走旖景?能指使他們之人決非普通皇子。”
“渢兒認為是慶王?”衛國公黑沉著臉,語氣裡滿是冷意:“現在要稱他一聲聖上了。”
很顯然,這些暗人關係重要,唯有天子才能掌握。
“我不能確定。”虞渢眼中晃過一道思量:“因為高宗之前似乎並未擇定帝位歸屬,否則也不會不留詔書,並且倘若聖上早知高宗帝屬意於他,也沒有必要擄走旖景,除非……”接下來的話虞渢實在不願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