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在大漢王朝百年盛典即將到來之前的這場叛亂,從開始到結束,只不過持續了幾天的時間,就被迅速平息了。
想要趁機成事的宗室勢力,無論如何都沒想到,他們的失敗會來的如此之快,而且是如此徹底。在這場叛亂過後,宗室親貴們損失慘重,擁有權力和勢力的大部分人都被掃蕩一空。他們不僅沒有得到豐厚的回報,恰恰相反,付出的代價是從來沒有過的巨大。
這件事結束之後,只有極少數保持理智和清醒認識並且一直置身事外冷眼旁觀的宗室皇族,才能夠有能力和資格繼續葆有他們的榮華。但一切都與從前不同,他們享有的只是皇族榮耀和身份的尊貴,而那種凌駕於一切之上的特權,將不復存在。
因為,一部早就在修訂中的大漢律法即將正式完稿。而且很快就會付諸於實施。這件事從幾年之前就已經開始有條不紊的在進行中,本來還不會實行的這麼快。但這次長安的叛亂,加快了它的程序。
作為對帝國百年盛典獻禮的一部重要法典,它的親自組織和主持者,對彙集了天下郡縣律法精英的修訂者們下達了不容置疑的命令。要求他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內把這件事圓滿完成,而且不能留下任何的遺漏瑕疵。
沒有人敢不遵守這道命令。因為它出自漢國公元召口中。踏著叛亂者的屍骨走進長安城的那個人,在刀上血跡未乾的時候,就首先下達了這道嚴厲的命令,可見他對於這件事是如何的重視。
當從看到親自保護著皇帝走進長安城的那個身影開始,所有人便都心中明白,一次前所未有的方位時代大變革,也許就從此刻正式開始了。
期盼、迷茫、熱血、沮喪、豪情萬丈、憂心忡忡……各種各樣的情緒,充滿在每個人的心頭。雖然還並不知道未來究竟會看到怎樣的局面發生,但毫無疑問,隨著這第一次律法變革的開始,覆蓋整個帝國版圖的一副波瀾壯闊畫面已經徐徐拉開。
當然,也有更加多的有識之士心中充滿了激盪的情緒。他們比普通民眾更加清楚的認識到,現在正是大展宏圖的最好時機!四海平定,天下歸心,一個華夏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偉大帝國,正以巨無霸的姿態橫跨四方,傲視八表!這樣一個地域遼闊強盛無極的國家,自有文字記載以來,聞所未聞。
參加叛亂的宗室勢力很倒黴。他們可能到死也不會明白,在這樣的國家意志面前,任何人的野心和努力,如同九牛一毛,根本就不值一提。
歷史大勢,浩浩蕩蕩。順者昌,逆者亡,本來就不可阻擋。更何況,這個帝國的引導者,為了等到這一天的到來,他已經處心積慮隱忍付出了十分久!時至今日,萬事俱備,只待開始。任何想要阻擋或者是阻礙這一歷史程序的人和勢力,不管是誰,都會被無情的碾壓成粉末。
不久之後,也就是在新修訂完成的大漢律法正式頒佈天下的時候,長安城裡舉行了一次公開的審判大會。所有參加
這次叛亂的人,不管是什麼身份,都一律按照國家法律的條文,進行了公平正義的宣判。
那一天,朱雀門外廣場上聚集的人很多。有天下各地郡縣聞訊趕來的官員,士林學子,青衣書生,還有那些為了參加帝國百年盛典從四海九州之外而來的附屬國使臣們,他們一起親眼見證了這場帝國審判。
以潁川侯劉澤之為首的這些宗室親貴們,雖然沒有死在叛亂中,但想必那一刻卻生不如死。他們很不幸,或者說是很幸運,以被釘在歷史恥辱架上的代價,成為了這部國家輝煌法典的殉葬者。
該殺的殺,該坐牢的坐牢,該流放的流放……一切都是按照律法條文來執行。沒有任何的徇私偏頗之處。光天化日,乾坤朗朗。風吹過長安,天空格外湛藍。
而這一刻,早已經被兩鬢染霜的太史令鄭重的記在了史書上。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新標誌。它標誌著自春秋戰國以來空喊了數百年的“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真正落到了實處。這其中所代表的意義,是無比巨大。
人世間沒有絕對的平等。但只要在大多數人所能接受的情況下,做到相對的平等和公正,就已經足以保證一個繁榮社會的平穩發展。而這樣的最低要求,千百年來卻只是一種奢望。無數的人間悲劇,戰亂烽火,也都是由此而來。
“我們這一代人的能力雖然有限,但如果能最大可能的創造一個以律法公平為基礎的環境,讓後世子孫有所繼承……也許還可以勉強辦的到吧?”
元召親口說過的這句話,被大漢王朝的許多官員記在心中。並且從此之後,成為他們行動的準繩。以此為標準,自責自律,習以為常。
而親自以強硬手段打下這第一個基礎的元召,當他卸卻鎧甲拂去滿身征塵進入朱雀門的時候,縱然外面殺的人頭滾滾,也已經與他無關。他現在的心底只有柔軟一片,那裡面灌滿了無限親情。
被素汐公主抱在懷裡的元豐,終於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父親。歷經這一番劫難,在刀光劍影之中,他竟然毫髮無傷。而且也一點兒沒受到驚嚇。此刻睜著一雙烏溜溜的大眼睛,正在仔細的端詳著越走越近的那個人。
素汐公主淚落如雨。此去經年,重逢又見,她無日無夜不在思念的人,就在她的淚眼朦朧中,走到了她們的面前。
“元郎…………嗚嗚嗚!”
不顧當著許多人的面,她一句話沒有說出口,已經是泣不成聲。千般思念,萬種委屈,無數擔驚受怕,都埋藏在淚水中。
“好了,沒事了!我回來了……不再離開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