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踏征途 將旗出
今年冬天的氣候確實有些反常,不僅北方的草原上溫暖少雪,就連往年會被大雪封閉的終南山,也只在上個月下過一場後,就再也沒見過一片雪花。&1t;/p>
終南山山麓以北的大片地界,自從擴建了皇家上林苑之後,這裡便成為了禁區。尋常人等是不準靠近的。而自從幾年之前,相隔這裡不遠的長樂塬被賜封為長樂侯元召的封地,開始大規模的建設之後,更是有大片大片的地域被圈了起來,成為不同用途的基地。&1t;/p>
至於到底是什麼用途,在戒備森嚴的層層哨卡之下,外人根本就無從探知,因此,長安附近三縣的居民雖然有很多猜測,但裡面具體真實情況為何,卻是雲裡霧裡不得而知。&1t;/p>
名叫杜尚元的藍田縣令是知道這其中詳情的人之一,畢竟終南山周圍這片地面,在名義上還是屬於藍田縣管轄的範圍。那時曾經有砍柴的平民誤入禁區,被巡守計程車卒拘押起來,他身為父母官前去交涉,有幸得以窺見內裡真容。&1t;/p>
當時很湊巧的是,杜尚元遇到了長樂侯元召。彼時那位小侯爺剛從北疆回來,正是剛剛展露鋒芒,名震長安。&1t;/p>
他所看到的那一處禁區內,散養著大批的良馬,那個時候怕不就有了幾千匹之多。元召領著他大略看過之後,笑眯眯地告訴他,這些都是從西域和北部草原上透過不同渠道運過來的。其中的母馬比例多一些,是為了讓它們更好的繁殖,將來會有大用處。&1t;/p>
杜尚元看著更遠處那些在馳騁衝殺訓練的精銳士卒,他當然明白元召所說的將來大用處是什麼。因此,不用元召多囑咐,他把所看到的一切咽在肚子裡,一個字都沒有對別人透露過。&1t;/p>
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他對藍田縣轄區內的所有治下之民下達了嚴厲的禁令,無論有任何需要,絕不允許再踏入禁區內半步,否則後果自負。&1t;/p>
每當想起這件事時,藍田縣令心中都很激動。有一支帝國的精銳騎兵,就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茁壯成長著,他雖然只是一個普通的官吏,卻也知道大漢軍隊雖然有幾十萬之多,但真正的善戰能戰之師,卻是少之又少。而其中的騎兵隊伍,更是幾近於無。&1t;/p>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多少年來,面對著匈奴騎兵肆無忌憚的隨時侵入漢境而無能為力。長安附近有很多人家的親人曾經死在匈奴人的彎刀下,這其中也包括杜尚元的叔伯。&1t;/p>
這樣的血仇,普通人是沒有辦法去討還的。杜尚元和許多人的想法一樣,也並沒有奢望能去報仇,只求得以後不要再生被匈奴騎兵突入到長安附近這樣的慘劇就可以了。然而自從那次聽長樂侯透露過某種資訊以後,他的心中就充滿了無盡的期待。&1t;/p>
當不久之後,這位藍田縣令從很久之前就暗暗關注著的那支精銳騎兵,終於驚豔亮相在世人面前,踏上北伐征程的時候,他是怎樣的欣喜若狂已經可想而知。不過現在,他和普通人一樣,對此還一無所知。&1t;/p>
如同他當年看到過的情形一樣,時至今日,終南山至長樂塬之間地域內的馬場已經展到五六處,放養的戰馬也已經有了幾萬匹之多。這樣的規模如果被外界所知,是很驚人的。&1t;/p>
光是為了繁殖培育這些戰馬,元召和長樂塬上的人就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雖然有皇帝陛下的暗中大量扶持,但元召只在這幾處馬場上耗費的錢財,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在這幾年裡,皇帝劉徹曾經微服來過好幾次,看著越來越龐大的馬群,他心中的喜悅和振奮就一天比一天強烈。&1t;/p>
“小子,就算你沒有為朕做過任何別的事,只憑著給大漢培養出這幾萬匹良馬的功勞,就算再賜封給你一個萬戶侯也是值得的啊!”&1t;/p>
在不久之前秋風正好時候他最後一次來時,看過這些膘肥體壯的戰馬之後,曾經撫著元召的肩膀,出過如許的慨嘆。&1t;/p>
而今,這些戰馬終於要離開終南山下的牧場,去到它們真正縱橫的天地。&1t;/p>
自從入冬以來,在這些廣闊牧場裡,黑鷹軍的軍事訓練就沒有停止過。不管是冰雪還是暖陽,也不管是密林還是山崗。人馬縱橫呼嘯,排兵佈陣往來廝殺,各種體能的訓練和配合作戰的演練,不嫌枯燥的一遍遍進行。因為在每一個黑鷹軍將士的心頭,都牢牢記著長樂侯元召在當初給他們制定下訓練規程時曾經說過的一句話。&1t;/p>
“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1t;/p>
正是這樣平凡樸素的幾個字,卻勝過千萬條大道理。再加上主將衛青的嚴格要求,黑鷹軍從上到下,沒有一個人敢於懈怠。&1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