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朕很喜歡這樣的放鬆方式,希望以後還有機會,去看看更多的大好山河……走吧,跟朕一起回去,你的膽識和謀略足以參與朝政了。另外,那道魚,朕希望在未央宮中也能吃到。哈哈!”
元召鄭重的施了個禮,這次他的態度很認真。
特特馬蹄,獵獵旗幟,所有人注目著自家小侯爺,重新跨上戰馬,離開與大家又相聚了小半年的長樂塬,隨侍在長安來客之左,逐漸遠去了,身後殘陽如血,壯懷激烈……。
皇帝竟然三天不在未央宮,不知道跑哪兒去了!不理政事,外出遊玩?聽到這個傳聞的文武大臣驚訝有之,錯愕有之,暗自腹誹者有之,捶胸頓足者有之……。
但當今日早朝時,看到那個年輕的身影重新出現在高高的御座上,卻沒有人再提起這個茬來,因為天子有更重要的事情需要他們做出決斷。
第一,東越國起兵攻打東甌,兵鋒直指南越,東甌王求救!南越王致天子書告急!
第二,巴、蜀邊郡告急,西南夷滇、邛、笮、冉籠、斯榆等十餘小國作亂,攻略漢地,洗劫官民,當地盜匪聞風而起,造成三郡十縣之地陷入恐慌動亂中,當地郡守請求朝廷派遣軍隊支援平叛。
聽宣旨宦官高聲說完紅翎急件的內容,大殿上有暫時的沉默,幾位大臣互相對視一眼,他們早在昨日就已經知道了這個訊息,事關刀兵之事,不知道皇帝的態度為何,因此無人立即接話。
大漢天子劉徹高高在上,面無表情,目光透過九龍冠冕掃視群臣,見一個個老神在在的,眼觀鼻,鼻觀心,安穩而坐,都不想做出頭鳥。不出自己所料,這幫人都安逸的太久了,暮氣沉沉,想要依靠他們有所作為,何其難也!
想到這裡,他腦海中沒來由的就湧現出昨日在長樂塬上的畫面,那小子連同他身邊的那群人,那個地方,那種朝氣蓬勃,自己與他們只不過相處了半日,心境彷佛就年輕了好幾歲呢……。
他的目光順著看過去,在文臣班尾的最後,終於發現了那個少年的影子。只是離得太遠了些,看不清他臉上是什麼表情。衣服倒是穿的規規矩矩的,符合一個侯爺的身份。
“今日朝會別的事情統統不用提出來,都給朕押後。這兩件事必須議出個結果來,一件一件來,什麼時候列出章程,什麼時候再退朝,都聽清楚了沒有?哼!先好好想想,兩越危機該如何處置吧!”
所有文武百官都是心頭一震,皇帝這是動了肝火了?看來今日的一言一行更要謹慎些才行啊!
自從田玢接任丞相以後,大漢太尉一職暫時空缺,在這件事上群臣多有猜測,不知道皇帝陛下屬意的人選是誰,這麼久了,那一個席位便一直空置。
田玢為百官之首以來,這還是參加的第一次大型重要朝會,坐到這個位置上他才發現,自己面前的案几比別人的竟然大了許多,屁股底下的軟墊也更加舒服。不由得得意非凡,哈哈!想不到我田玢也有這一天,不管皇帝是什麼意圖,反正自己也是當上丞相的人了,終於沒有竇嬰老兒那個可惡的背影擋在自己面前了。
“丞相左顧右盼卻是為何?有什麼高見不妨先說來聽聽吧!嗯?”
田玢想自己抽自己一個嘴巴子,暗罵自己沉不住氣。這倒好,被第一個點名,卻是說什麼好?
今天來上朝的路上,他就打定了主意,只做縮頭烏龜,不發表任何意見。實在躲不過去,就打個哈哈和稀泥的。
什麼東越起兵,西南夷叛亂的,他早就猜出這是誰的手筆,在那人的棋局上,南國烽煙不過是剛開始布子而已,後面一系列的殺招兒會接踵而至。
田玢正恨不得在旁邊坐山觀虎鬥,盼望著這場亂局來的越猛烈越好,他怎麼會自己去跳進這趟渾水呢!
不過既然皇帝問到了自己的頭上,身為丞相,卻是不能不回答的。
“啟奏陛下,老臣以為,自春秋以降,數百年來,兩越及其附近幾個小國身處偏僻蠻荒之地,治下之民極其窮困疲乏,互相攻伐劫掠乃是常態。雖然名義上附屬於我中原,但他們反覆無常,也不是一次兩次的事了。自從前朝秦始皇帝時,實際上就對他們之間的戰爭已經不聞不問了。現在我們大漢朝又何必去浪費兵力錢糧,替這些蠻夷分辨公道呢!”
不得不說,朝中群臣固步自封、眼光短淺者大有人在。聽完田玢的話,立即一片贊同附和之聲。當然這裡面也不全是阿諛奉承這位丞相大人的,有些正直守成的臣子卻也是從心裡這樣認為的。
劉徹皺起了眉頭,大為失望!這不是他想聽到的話,也不是他想要的奮武鷹揚的開始!
大漢天子從御座之上直起了身子,眼光越過所有高冠博帶、朱衣紫袍,看向殿角的方向,即便朝堂盡皆腐朽,好在,他還有一個希望!
“丞相之言大謬!此為誤國之語也!”期待的人果然沒有讓他失望。
盛夏光年,驕陽刺眼,風穿過含元殿堂,光線斜射進來的地方,少年站了起來,清朗的聲音,傳到每個人的耳中,清清楚楚,堂堂正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