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不對等的屠殺。
一次不公平的戰鬥。
一個無比慘烈的結果。
還有幾個無動於衷的人。
吳維便是最後那一撥人。
他冷漠的站在戰場之外,漠視著生命的逝去。
聽著耳邊的系統提示音,感受著自己越來越強大,吳維並沒有什麼成就感。
但他也並不失落。
李浩然很痛苦。
他用生命在質問吳維和李嫣然:“你們害死了這麼多人,難道就不怕遭報應嗎?”
的確,下面死了很多人。
張百忍自然是不甘心束手就擒的。
李建業既然做出了選擇,也不會過多遲疑。
所以,剩下的就只有戰爭。
而最先死亡的,卻是無辜的那些戰士。
李嫣然同樣無動於衷,但她和吳維的理由不同。
“這些軍隊受燕王府供養,被我父親驅使,他們得以建功立業。現在,上峰發出命令,他們拿起武器戰鬥,我有什麼需要反省的?”
“謬論,他們可以死在戰場上,而不應該死在我們的爭權奪利當中。”
李浩然有一種近乎偏執的堅持,但吳維給他的回覆很冷漠:“其實一樣的。”
“不一樣。”
“只是在你眼中不一樣而已,在這些士兵的眼中,其實是一樣的。卒子就是卒子,他們不關心天下大義,他們不關心燕雲的未來,他們關心的只是自己升官發財,平安回家。你不要把他們想的太高尚,也不要無意義的感動自己。
最重要的是,死一個人的時候,這個人的命是命。死一百個人的時候,這就只是一個數字了。”
真的就只是一個數字了。
吳維並不冷血,最初有人死在他面前的時候,他也會有所觸動。
但任何事情都會有一個習慣的過程。
當你習慣了一件事情之後,它再次發生,你就很難在觸景生情了。
即便是最濃烈的愛情也是如此,所以才有七年之癢的說法。
面對死亡,也是如此。
吳維不想變成一個冷血的人,但這種改變,是不可逆的。
因為他見識的死亡太多了,他沒有那麼多的感情去感慨傷懷。
到最後,就只是一個數字而已。
“大公子,您真的越來越有毒士的風範了。”李嫣然讚美道。
吳維笑了笑。
他並不是在學賈文和。
雖然他承認賈文和的確對他的幫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