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涼州叛軍圍攻陳倉已經長達三月之久,仍然無法攻克,疲憊缺糧,決定撤軍。
皇甫嵩認為時機成熟,下令追擊,董卓勸阻,認為窮寇莫追。皇甫嵩卻認為叛軍已無鬥志,身心疲憊,不是什麼窮寇。
皇甫嵩見董卓反對,便讓董卓殿後,自己率軍追擊,果然連戰連捷,斬首萬餘。
叛軍首領王國不久便病死,之後韓遂、馬騰等人退回涼州,並且相互爭奪權利。
就在皇甫嵩在陳倉大敗涼州叛軍的同時,幽州的公孫瓚也與張純、丘力居的叛軍大戰於石門。
公孫瓚出動了自己全部的軍隊,特別是新軍的戰鬥力驚人,同是步兵,竟能以一敵三,為烏桓騎兵完成包抄,創造了機會。
公孫瓚大獲全勝,張純等人打敗,逃入草原鮮卑境內。公孫瓚不顧手下人勸阻,繼續追擊,騎兵馬快,深入了數百里。
最後被丘力居包圍於遼西的管子城,手下的烏桓騎兵有一部分人反叛,加入敵營。
公孫瓚只能向劉虞和呂布求救,劉虞兵少,有心無力,更何況與公孫瓚平素就不和睦。
倒是呂布接到公孫瓚的求救信後,下令在代郡的曹性的騎兵三旅星夜馳援。
曹性率領的五千幷州騎兵,日夜兼程,終於在公孫瓚糧盡之前,與外圍的公孫瓚的步兵一起,打破了丘力居的包圍,救出了被圍數十日的公孫瓚。
丘力居等人戰敗之後,遠走柳城。公孫瓚十分感激呂布的救命之恩,同時更加痛恨幽州牧劉虞。
劉虞對付張純、張舉的叛軍,使用的是懷柔的手段,他派使臣到草原各部曉以利害,加上他的聲望,勸說他們獻上張純的首級,自己既往不咎。
東部鮮卑各部,烏桓各部聽說劉虞是幽州牧,紛紛派遣使者前來溝通歸附之事。
公孫瓚恨劉虞不救自己,也不想看見功勞都歸劉虞,便暗中派人在半路上暗殺這些使者。
草原各部不久便知道了真相,仍然繞道與劉虞保持往來。
五月,朝廷派下軍校尉鮑鴻率軍進討聲勢較大,距離洛陽最近的葛陂黃巾軍,雙方大戰於葛陂,結果鮑鴻無能,使得漢軍戰敗,黃巾軍的聲勢更盛。
六月,漢靈帝病重,下詔拜董卓為冀州牧,讓其將屬下的軍隊都轉交給皇甫嵩。
這是當時天下第四個州牧,地位崇高。董卓不可能不接受,但他仍是不肯交出全部軍隊。
他上書辯解道:“我掌兵十年,全軍上下所有兵士和我的關係好極了,都只肯為我賣命,我也離不開他們,有著深厚的感情。我乞求帶這幫兵士去冀州效力。”
最終,董卓還是帶了八千西涼鐵騎向冀州進發,但是磨磨蹭蹭地走到了弘農郡就不走了,他已經收到了何進的密信,想要觀察洛陽的局勢。
於此同時,逃到草原上的張純被手下人殺死,首級被送到了劉虞處。
病重之中的劉宏仍然派出使者前去封賞,拜劉虞為太尉,封容丘侯。
剛剛進入七月,呂布就在第一時間收到了李肅的密信,上面只有三個字,“靈帝崩!”
大漢靈帝劉宏終於病重不治,駕崩於洛陽。呂布知道這是一系列歷史大事件的開端,自己需要早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