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新式武器(上)
賈詡等人下去各自籌備,很快派往洛陽的信使就以八百里加急的級別快馬出發了,通知幽州、冀州和司隸校尉部的信使也是六百里加急的出發了,至於丁原那裡,就直接用飛鴿傳書了。很快,丁原就送來了回信,信中說他已經按照呂布的建議,下令各郡的郡國兵都向雲中集合,並且開始徵召各地的青壯,加固城池,協助守城,還說自己不日就將親率本部兵馬來雲中和呂布匯合。
遠在都城洛陽的漢靈帝很快就在第一時間接到了這封八百里加急的軍情急報,二十多萬鮮卑鐵騎來犯可是幾十年來北方草原民族最大一次兵力規模的對漢戰爭。漢靈帝上一次派兵和鮮卑人作戰,還是六年之前的事了,當時鮮卑的大首領檀石槐還在世,三路漢軍最後全軍覆沒,全被鮮卑人擊敗了。
這一次鮮卑人又大舉來襲,怎不讓靈帝驚慌失措,他馬上就召集了文武百官德陽殿議事。看過呂布上稟的軍情急報,張讓、何進這兩大派系領袖在外敵面前難得的取得了一致的觀點,紛紛表態贊同呂布的請求,還請皇帝陛下下旨,讓幽州、冀州、司隸校尉部迅速排出援軍,增援雲中,而且應該由呂布統一指揮,畢竟呂布的軍事才能大家上一次都有目共睹了。
可以酌情由呂布臨機決斷,並且應該迅速徵集糧草、軍餉、器械物資供應前線。幷州往南就是司隸校尉部,過了黃河就是洛陽城了,丟了幷州,可就無險可守了。聽到滿朝文武都是贊同呂布的請求,漢靈帝這才下定決心。
馬上下旨,晉升呂布為度遼將軍,暫時總督幷州、冀州、幽州、司隸校尉部邊塞各郡和各族軍務,授以銀印青綬,以及臨機決斷之權,並且同時下旨給幽州、冀州、司隸校尉部、幷州各州刺史和司隸校尉,接旨之日,即刻派出援軍,籌集糧草、軍餉、器械物資供應前線。各部援軍到達雲中之後,都要聽從呂布指揮排程,一切對鮮卑的作戰事宜,由呂布一體負責,丁原佐之,高望仍為監軍。
呂布和丁原先於傳達聖旨的天使就已經得到了這次聖旨的內容,李肅早就用飛鴿傳書,彙報了此次聖旨的內容。呂布並沒有讓李肅回來,因為還需要李肅重點盯著太平道的頭領馬元義等人,近來,也許理他們舉事的日子臨近,馬元義與洛陽城內的宦官以及各部官員來往更頻繁了。
李肅透過線人已經掌握了很多具體情報,甚至有他們往來的書信,呂布也不得不佩服李肅確實適合搞情報工作,他叮囑李肅不要打草驚蛇,暗地裡繼續蒐集證人證據,等待更合適的時機,現在還是以對鮮卑人的戰事為主。
丁原已經率領幷州各郡的郡國兵和部分駐防邊軍來到雲中和呂布匯合,不過邊軍沒剩多少了,這些年塞防鬆弛,不少地區,東漢朝廷已經放棄,人口都回遷內陸了,自然也沒有邊軍駐守了。
呂布命高順在老營以東的平原上新建了很多營地,因為後續還會有幽州、冀州和司隸校尉部的援軍來到,具體後勤補給事宜自有宋憲、呂菲菲等人忙活,呂菲菲的女兵營已經越來越多的承擔後勤工作了。
呂布和丁原商議,等到大軍集合完畢,與鮮卑人作戰之時,由丁原坐鎮雲中,率領郡國兵留守後方,因為郡國兵的戰力實在不敢恭維。丁原初始還想和呂布一起親自上陣,呂布便苦口婆心的和他解釋了坐鎮後方的重要性,保持後方穩定,保證糧草供應,這些都必須是自己信得過的人來操持才能放心。而且還需要丁原來安撫高望,以免關鍵時刻受其掣肘。
丁原也明白這些道理,到後來也不堅持己見了,不過他還是對呂布說,大軍集結,到最後出征尚需時日,何不讓這些郡國兵和邊軍也接受一下陷陣營的新兵訓練,這樣多少也能提升一點戰鬥力,俗話說“臨陣磨槍,不快也光”嘛。
而且在這些郡國兵中,有一員小將,丁原向呂布強烈推薦,稱其文武雙全,值得培養,呂布對丁原的推薦,很感興趣,也想知道這又是哪個牛X人物出場了。便同意讓這些郡國兵去陷陣營的訓練基地接受一下新式訓練,到時候自己也去會一會丁原說的這個小將。
剛商量完郡國兵受訓之事,管虎就來見呂布,說是呂布之前交代給匠作營的幾樣東西,馬鈞都已經做出來了,請呂布去驗看效果如何。呂布非常興奮,這可真是及時雨啊,大戰來臨,這可是想睡覺來枕頭了,他邀請丁原和他一同前往匠作營。
雲中老營城外,專門有一座山被開闢成了匠作營的試驗基地,周圍專門有一個營的陷陣營士兵駐守,高度保密單位。馬鈞非常興奮的迎接呂布和丁原的到來,把他們領到了新裝備試用場地。
呂布和丁原走進場地,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場地上停著一輛奇形怪狀的雙輪戰車,形制、大小都和普通的戰車相仿,只是在戰車的車廂兩側的護板上安裝了幾排差不多有兩丈長的類似長矛的削尖木棍,而且,兩側的護板也比普通戰車的車廂高出一截,上面如果站人的話,正好護到腰部。
馬鈞給他們解釋到,這就是一種移動的拒馬戰車,既可以使用它來進行衝陣,也可以在防守時放在陣前,當做拒馬樁來用。這個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看過呂布的草圖,馬鈞很快就趕製出來了,工藝也簡單,改裝普通戰車也不費什麼事,匠作營已經打造了幾十輛,並且很快就能打造夠一百輛。
呂布覺得這簡直就是原始的坦克,專門用來剋制騎兵,特別是草原各族這樣的輕裝騎兵。他詢問馬鈞,戰車可搭載幾人?馬鈞說道:“因為增加了護板和拒馬槍,所以重量增加不少,為了不影響機動力,雙馬拉動的戰車最多乘員三人,建議兩人,其中一人為車伕,再搭載一個長戟兵或弩手。”
呂布考慮了一下說:“我建議在衝陣之時,最好上面就配兩人,車伕和長戟兵,但是拉車的馬要全副鐵甲,頭和軀幹都要有鐵甲保護,鐵甲厚薄以能防住五十丈之外弓箭直射為宜,乘員也要全副盔甲,頭盔要有護面,這樣衝陣之時,可不受弓箭影響,全力向前,可將馬匹眼睛蒙上。”
呂布頓了一下,繼續說道:“不過如此一來,每輛車需配備四匹馬,兩匹馬拉車,兩匹馬入則馱運馬匹和人員的護甲,車廂的護板也可以做成可拆卸的,平時也用馱馬搬運,兩匹馬如果不夠,可以增加一匹馱馬,衝陣的兩匹馬儘量挑選河西馬,匈奴馬矮小,負重不行,將來有條件,還是多用西域馬。”
馬鈞一一記下,他覺得呂布比自己的奇思妙想還要多,自己都有些跟不上呂布的思維跳躍了。他答應馬上安排測試,馬匹的護甲是現成的,因為陷陣營按照呂布的構想,最近新編練了一個營的鐵甲重騎兵,正在訓練,金日磾委託匠作營,製作了不少馬鎧。呂布同意,就由這個營來試驗新式戰車,如果可行,就將這個營擴充為團,配備重騎兵、戰車各一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