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
許褚雖然領命,但可以看到其面色不解。
顯然連傳國玉璽是何物都沒有聽說過。
荀攸等人也是滿臉疑惑。
荀攸知曉傳國玉璽,只是不知劉凡為何篤定傳國玉璽在孫堅手中。
本以為已經很瞭解劉凡的荀攸,發現對劉凡依舊有許多不解。
“傳國玉璽乃國之重器,歷代帝王都奉若奇珍。玉璽在,則代表王朝受命於天。玉璽失,則代表氣數已盡。請許褚將軍務必奪回,”
荀攸對劉凡拱一下手,然後又對許褚說道。
“如此重要,許褚誓死也要奪回!”許褚驚了一聲,保證道。
“只是末將粗人一個,不知玉璽形狀,是否和吾之青綬有差別?請王上告知!”
許褚向劉凡詢問道。
“昔日楚人卞和於荊山之下,見鳳凰棲於石上,載而進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始皇令良工琢為璽,李斯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於其上。二十八年,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風浪大作,龍舟將覆,急投玉璽於湖而止。至三十六年,始皇巡狩至華陰,有人持璽遮道,與從者道:‘持此還祖龍。’言訖不見,此璽復歸於秦。明年,始皇崩。後來子嬰將玉璽獻與漢高祖。後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將璽投擲王舜,摔地,崩其一角,以金鑲之。光武得此寶於宜陽,傳位至今。汝記住,傳國玉璽,方圓四寸,上紐交五龍,旁缺一角,以黃金鑲之,正面刻有李斯所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八字。”
劉凡在皇宮親眼見過傳國玉璽,長話短說,對許褚道。
提到傳國玉璽,都會想到“卞和獻玉”,“和氏之璧”,“價值連城”,“完璧歸趙”等典故。
其歷史意義太為重要,這是皇權神授,正統合法的信物。
凡登大位而無此璽者,則被譏為“白版皇帝”,顯得底氣不足而為世人所輕蔑。
因此因為傳國玉璽,多引起腥風血雨。沒有玉璽的皇帝,都會想方設法去搞傳國玉璽,歷史上有拐騙的,有搶的,有翻天覆地尋找的。
兩千多年的風風雨雨,傳國玉璽被曹氏、石勒欲蓋彌彰過。後周之後,傳國玉璽好似已經涅滅在歷史長河中,但好像又數隱數現,使得撲朔迷離。洪武皇帝登基後,使徐達擊殘餘蒙元勢力,主要目的就是為了當時已經虛無縹緲的傳國玉璽。到後來,真真假假,全當聊表充數,帝王自我安慰。
“末將一定不負王上所望!”
許褚將劉凡的話銘記於心。
隨後引龍雀衛一千,奔向洛陽城。而劉凡則全速引騎,向谷城奔去。
……
洛陽,孫堅到此之後,頗有感嘆。
他打算在化為廢墟的洛陽城停頓數日之後,再往歸。
孫堅之所以冒險來洛陽,是因為讓世人知道他孫堅的果敢和信義。
他也沒有想到昨夜一件不知福禍的事情向他而來。
昨夜,皇宮之中,有一道五彩光輝沖天。
孫堅部將隨光彩尋找,發現光輝起於一枯井之中。
孫堅令人打撈到一具女屍,在女屍身上發現玉璽。
孫堅雖有雄心,但傳國玉璽這麼大的事情,讓他難以入睡,直到四更天時,孫堅才打了個盹,僅僅睡了一個時辰,卻讓孫堅做了一個皇帝夢。
今日一早,程普就來對孫堅勸說道:“今天授主公玉璽,乃天命在主公,主公有登九五之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