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祿縣休息了一晚上之後,段羽便再次率領飛熊騎還有四百親衛騎兵共計一千兩百騎朝著敦煌郡出發。
敦煌已經是此行的最後一站,也是最遠的一站。
敦煌郡治敦煌已經靠近了進入西域的玉門關和陽關了。
段羽幾乎是一路輕騎快馬。
為了防止曹氏逃至西域,所以一路馬不停蹄。
敦煌靠近西域,只需要半日的時間,就能出玉門關。
只要他們逃到了西域,那想要在捉拿就費勁了。
好在段羽這次在行動之前就已經做好了提前的計劃。
用最快的時間出擊,絕對不能像是第一次捉拿王柔那般被提前通風報信。
所以將發兵的路線也都提前規劃好了。
兩日之後,從福祿縣出發的段羽便已經來到了敦煌郡的郡治敦煌。
此時時間已經進入了十月中旬。
涼州的晝夜溫差極大。
白天陽光明媚,晚上卻已經天寒地凍了。
雖然受段羽的系統詞條影響,這一年涼州風調雨順沒有天災。
可是小冰河時代的晝夜氣溫差,以及不斷下降的溫度也是每時每刻都在影響著氣溫。
段羽率領兵馬抵達敦煌的時候,已經是夜晚。
夜色下的敦煌城頭上只有星星點點的幾縷火光。
這裡已經是大漢的最西邊緣之地。
除了要抵禦自然災害之外,就連羌族都極少在這裡活動。
再往西就是陽關和玉門關。
陽關和玉門關之外,就是經略西域的南道與北道,數百里之內人畜都沒有,更不需要提防什麼。
所以敦煌內根本沒有駐紮重兵防守的必要。
天高皇帝遠,在這裡,經營了百年的曹氏就是皇帝。
這城中的兵馬也只知道曹氏的命令,而不知道皇帝的命令。
至於涼州牧......
姓什麼士兵都不關心。
所以,想要以身份詐開城門,幾乎是不可能的。
如果要等到天亮之後,恐怕就會被發現。
一旦城中的曹氏發現段羽這支兵馬的行蹤,恐怕就會據城死守。
“拿本侯的戰戟來。”段羽皺著眉頭看著遠處的敦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