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延禧奉命出使了,他肩負著攝政王交給他的重任:不惜任何代價,讓金人退兵。他的老爹耿南仲為了求和,至今還被金人扣押著,也不知這一次,能不能生還。
完顏訛裡朵和完顏兀朮的大營設在壽州,耿延禧在路上遇見金兵的巡邏隊,報明身份,巡邏的金兵不敢怠慢,將他綁了起來,倒吊著送到壽州。
“哎呀,你們這是作甚,好歹也是一國使節。”完顏兀朮用漢話喊道,“快將使臣放下來,上酒宴,好酒好肉招待。”
耿延禧坐在酒宴的南面,只有一張小桌子,一把矮凳子,桌子上放著半生的肉塊。
“使臣胃口可好?為何舉箸不食?”
“回三大王,四大王,菜餚精美,只是小臣旅途勞頓,吃不了太多。”
“使臣此來,為了什麼事體?”
“為了兩國百姓,只待講和。”
“講和?自天會三年以來,爾等要講和,反反覆覆派了十幾個使臣來,卻沒有一點講和的誠意,先不割三鎮,後又不同意畫河為界,現在我等已到長江邊上,爾等要如何講和?”
“兩位大王,朝廷派小臣來,萬事好商量。”
完顏兀朮哈哈大笑,順口就提了一堆割地納貢的條件,耿延禧小雞啄米一般點頭:“此事好辦……此事也不難辦……”
待完顏兀朮說完了,耿延禧已經全部答應下來。完顏兀朮道:“這些都是小事,倒是有另外一件事,只怕貴使不便處理呀。”
“四大王請說。小臣一定勉力照辦。”
“倒也不是什麼大事,縛送首謀。”
“首謀?”
“不錯,我大金敬爾宋乃是禮儀之邦,屢次想與貴國修好,總有小人作祟。這次一定要懲辦首謀,以儆效尤。”
耿延禧眼珠一轉,走到大堂中央拜倒:“三大王,四大王,這個要求,乃是正理,本朝早有心懲辦這些挑起兩國紛爭的奸邪,小臣一定把這件事辦好,宋金兩國永結盟好。”
“太后當下旨,讓康王進京面聖,以定攝政王之位。”當呼延庚到達汴梁的時候,關於揚州的大致情形也已經報到了汴梁。
朱鳳璉望著面前躬身上奏的呼延庚,心中百感交集:“庶康,你終於來助我,不枉我對你託付身心。”張伯奮到達汴梁已有二十多天,朱鳳璉初得訊息時,六神無主。幸好中書侍郎張誠伯,知樞密院事張叔夜,留守都御史張所都是幹練老臣,向她擔保皇帝定然性命無憂,才讓朱鳳璉稍稍寬心。
但如何應對,三位張相公卻莫衷一是。
張叔夜主張立即昭告天下,定汪伯彥等人為叛逆,令天下士民勤王,以雷霆之勢,平定揚州。
而張誠伯以為不可,大宋的大敵始終是金人,強敵未退而內訌,只會讓天下士民寒心。
張所以為,只需一紙詔書,痛斥作亂反賊,則亂臣賊子懼,定然綁縛首謀,歸還大政。他這個主張又被張叔夜阻止。
在幾位相公和群臣的爭執當中,呼延庚適時返回了汴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