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郭先生的臉色變得很奇怪。
?如果說東郭先生只是覺得這篇詩文奇爛無比,那麼應該正中東郭先生的下懷,他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為什麼會是這種近乎於憤怒和不甘的表情?
良久,水榭之內寂靜無聲,落針可聞。
終於,東郭先生開口,如做浩然獅子吼:“好,好你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
荀有方的心內“咯噔”一下,不好的預感瞬間襲來。
下一秒,他心內不詳的預感成真了。
東郭先生似是好不容易調整了自己說話的語氣,厲聲喝道:“好你個‘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小子,你給老夫解釋一下,你這最後兩句是什麼意思?”
一語落下,所有人驟然驚悚。
山上不曾有寒風席捲,所有人卻都是覺得寒意刺骨,甚至有人不自覺地打了個寒顫。
這寒意比起荀有方那一首《詠辛夷》給人的感受,更甚。
秦楓的詩文沒有寫景,卻讓人感到比寫景的詩文更加讓人寒意透骨。
原因是秦楓的文字,有殺氣,如一將功成億萬骨枯的殺場悍將!
秦楓的文字,又有威壓,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一方帝王!
若非在下位世界執掌過上億兵將,先後在兩個世界成為過一方大帝,誰能有這樣的殺氣,誰能有這般的威壓。
東郭先生猛地將手中詩卷,扣在桌上,他厲聲喝道:“青帝既是司春之神,更是傳說之中演化出《易經》的上界天神,乃是我們儒、道兩家的老祖宗……你簡直膽大包天!”
眾人只見他手中攤開詩卷,其上最後一句詩文,赫然是——他年我若為青帝,報於桃花一處開!
一開始還有人以為東郭先生是故意斷章取義,進行構陷。
畢竟這種事情在學宮也不算少見。
可是當所有人都看到了那一張詩卷上的字時,卻分明發現,這一首詩,其意十分明顯,並非是被東郭先生斷章取義,故意構陷。
秦楓的確是寫了一篇“反詩”。
要知道,《易經》乃是儒家與道家共尊之天書,傳聞此書為青帝所著。
可想而知,秦楓是犯了多大的忌諱,這是要當儒、道兩家的老祖宗嗎?
青帝哪裡是“他年”想當,就可以當的?
秦楓卻是淡淡一笑,似乎沒有被東郭先生嚇阻,他說道:“懷才不遇是言志,我自書胸臆,希望能成為青帝那樣的明君,讓如菊一般生不逢時的人才能夠與桃花一時爭鋒,這難道就不是言志了嗎?”
東郭先生怒極反笑,他冷笑道:“你就是圖謀不軌!”
面對周圍無數學子的竊竊私語,秦楓坦然無懼,大聲回道:“上清學宮可有青帝?那我是圖誰的謀,我又不跪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