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秦楓狀態十分微妙。
與普通上清學宮的學子相比,已經在下界成為儒家至聖的他,只要不隕落,成聖不過是遲早的事情。
眼前的情況也有麻煩,秦楓在中土世界養出的“氣”,畢竟是散仙界的“氣”,層層壓縮之後到了天仙界,也就是一篇大成詩作的量。
雖然幫秦楓省卻了三十年的苦讀,大大提升了他可以貯存文氣的上限,讓他的文氣上限相當於入學宮三十年以上的老生,但也讓他陷入了接下來的文會可能無“文氣”可用的尷尬境地。
天剛拂曉,油燈終於熄滅,秦楓看著自己做完筆記的兩本修煉書籍,如心中疑惑,自思自量,自問自答一般。
“這就是一個悖論,胸中文氣不消耗,就無法提高文氣的上限,也就無法破境入天人。但如果文章書寫過多過頻,文氣的消耗遠超過產出,就會再難以做出更好的文章,也就是所謂的‘江郎才盡’了,這樣一來,即便空有高的文氣上限,沒有文氣也是枉然。”
秦楓算是能夠理解為什麼儒道一途上“厚積薄發”,“一鳴驚人”的傳奇俯仰皆是,如武家修煉者和修仙者那樣一步快步步快,高歌猛進直入巔峰的天才卻鳳毛麟角的緣故了。
文氣的限制,讓大部分文氣產出不足的儒家修士根本沒有辦法快速寫出數量較多,且質量上乘的詩詞文章,破境自也是遙遙無期。
大部分修士都會下意識地選擇最穩妥的方法,就是“厚積薄發”的那種模式。
透過苦讀養氣,再時常寫一些消耗文氣較少的文章,緩慢提高自己文氣的上限,等到水到渠成之時,以一篇詩文一舉破境入天人,成就其他修士眼中的“厚積薄發”和“一鳴驚人”。
這個過程可能是幾年,也可能是幾百年甚至上千年,以各人天賦決定。
但卻也並不是越早破境就越厲害。
有人可能三年破境入天人第一重的布武境。
有人千年才破境入天人,但一入天人即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第四重浩然境。
孰優孰劣,還真的很不好說。
這也是儒家修士不同於其他三家修士的最大差別。
所以秦楓現在的當務之急,就是要先去養自己的浩然正氣。
好在那兩本修煉典籍之中寫的也很清楚,儒道修士要養出浩然正氣,重要的就在於“知”與“行”。
是知在行先,還是行在知先,決定了儒道修士以後的修煉方向。
秦楓想到這裡,算了算時間,輕聲說道:“好在《天帝極書》經過夢域一戰,終於可以恢復使用了!應該來得及!”
言罷,他右手一翻,在攤著兩本修煉典籍的書桌之上,又一本古樸書籍出現,正是《天帝極書》。
旋即清光升起,秦楓身影瞬間沒入其中。
他再睜開眼時,已是回到了大澤聖院的書齋之中。
若是平日裡,秦楓回到書齋,少不得要有書童上來詢問是否需要傳喚什麼人前來,又或是需不需要幫秦楓做一些事情。
這一次卻沒有。
整個書齋之內空空蕩蕩,尤其是書架之上,更是落滿灰塵,一本書都沒有了!
秦楓眉頭皺起,趕緊加快腳步,走到書齋的窗臺旁邊,所目之處,讓他眉毛一跳,旋即緊鎖。
若是平日裡,大澤聖院作為出過多位大帝與數位儒聖的大學府,誦書之聲應當日夜不絕。
可此時此刻,整個大澤聖院竟是一片破敗景象,到處是空空蕩蕩的學舍,來往都是一些暮氣沉沉,行色匆匆之人,而且人人眼神渾濁無神,哪怕不是老人,也如同是行將就木之人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