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思已是大聲說道:“陛下,這事情還不明顯嗎?”
“儒生一向都是蹬鼻子上臉的傢伙,如果給他們議政的權力,肯定會威逼陛下實行王制復古……”
“自古覆水難收,一旦陛下開了這個口子,大秦刀尖上奪來的江山,不消三代必然被儒生以口舌,以刀筆崩壞!”
“積羽沉舟,積毀銷骨的道理,陛下看到的難道還少嗎?”
韓非子當即反駁道:“儒生如果不是心存大義,希望這世上的百姓安居樂業……”
“不然他們完全可以隱居山林,不問世事,何至於死不旋踵,冒著被坑殺的危險,還要向大秦進諫?”
他厲聲說道:“難道說我們法家人的命是命,儒家人的命就不是命了嗎?”
“他們必然是有比生命更寶貴,更重要的東西,值得他們這樣去做!”
哪知李思冷冷笑道:“人生在世,無非為名為利……”
“世間大部分人熙熙攘攘,皆為利來利往,也許儒家那幫酸文人比世人稍微高尚一點,也許不是為了利,乃是為了名呢!”
“儒家不是一直都鼓吹‘名垂青史’嗎?”
李思陰險笑道:“如果他們因為向陛下冒死進諫,最後被陛下坑殺,反而滿足了他們‘青史留名’的願望。”
“陛下落得耳根清靜,儒生落得身後揚名,各得其所,陛下還算是成全了他們呢!”
韓非子剛要辯駁,李思畢竟與他同是擅長辯論的荀況之徒,竟是料敵先機,直接開口封鎖了韓非子下面的話徑。
“韓非子,你若不是為求高官厚祿,憑什麼從韓國來到秦國?”
“你還反過來幫著秦國對付自己的祖國,你難道不是為了名利嗎?”
李思的話暗藏玄機,直接打中了韓非子的軟肋。
如果韓非子承認自己是為名利而背叛了自己的祖國,不僅要自己被打臉,而且還等於間接承認,儒家人乃是別有所圖。
那麼讓儒家人透過議政來幫助君主英明決策,就變成了一個偽命題了。
如果韓非子不承認自己是為了名利,那麼李思又可以抨擊韓非子對祖國見死不救,沒有人性,更不用談其他崇高的東西了。
李思深得荀況與人激辯時唇槍舌劍的真髓。
韓非子怎麼樣開口,都是錯!
然而就在李思以為自己佔盡上風的時候……
秦楓開口了。
“李思你到秦國來,難道不是為了名,為了利嗎?”
“關鍵李思你為了名利,在秦國爬上了高位,居然還想要過河拆橋!”
秦楓立在李思的身後,一股凜然正氣竟是從漆黑官服之後,若隱若現,若口誅筆伐,朝著李思聚攏過去!
“殘害忠良,迫害異己,連同門師兄都不放過!”
“壓制輿論,獨尊法術,以苛法治理百姓!”
“擴大帝權,專擅皇恩,欺上瞞下,結黨營私!”
“黨同伐異,順你者,徇私枉法大開方便之門!”
“睚眥必報,逆你者,羅織罪名以至趕盡殺絕!”
秦楓每數李思一罪,上前一步。
五道罪名,上前五步……
一道氣勢強過一道!
最終匯聚為滾滾洪流,排山倒海而下!
“你明面上罷黜百家,打壓儒家,獨尊法家……”
“實則故意擴大君權,為自己徇私枉法,開好後門……”
“此五罪,便是你以大秦國運,天下蒼生為祭品的血證!”
李思被秦楓反駁,前面兩罪時,還能屹立不倒,歷數到第三罪時,身體已是搖搖欲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