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方運這番大義凜然的話,前來為各國諸侯參加澠池大會儒道比拼的文人們,也是一個個心潮澎湃。
雖然這些前來參賽的,除了齊國用的是稷下學宮的儒生,燕國用的是秦家軍的儒士以外,基本是各國的國子監學生,但稷下學宮可謂是廣大儒生心目中的聖地,方運又號稱是千年後儒道成聖的第一人,更是無數儒聖們的偶像。
“那就是方聖啊,如此年輕,看起來比我們的年紀都小!”
“方聖十六歲才開始正式接觸儒道,兩年不到,就晉升到了半聖文位,我等比方聖痴長一些歲數,天賦比起來,卻是慚愧得要挖個地洞鑽進去啊!”
“聽說方聖入過諸聖殿堂,不僅得到過聖人訓誨,還奪得了天賜探花,所以才觸發了文曲凌月異象,讓我等實力得到了再次精進……”
“難怪文曲凌月之前,七國儒生,無一人能夠晉升進士,在這天地異象激發時,卻成片成片地出現進士文位的儒生……”
“這麼說起來,方聖可是我們的大恩人啊……”
有些不懂情況,痴迷不悟的儒生聽到方運的話,竟是納頭就拜,把他當作神明一般來崇拜了。
方運抬起手來,信手拿起一支儒道至聖的文寶筆,書寫了一副對聯,赫然是“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他隨後抬起手來,向著天空遙遙祭拜,在七國諸侯、武聖和儒生的見證之下,對聯無火而燃,只聽得澠池上方,吟誦讀書之聲充盈四野……
浩然正氣自上而下,激盪下來,整個澠池中央的島上瞬間籠罩在了一圈白茫茫的霧氣之中。
但吟誦讀書之聲卻不曾有絲毫的減弱,反而愈加高昂起來。
秦楓看到方運,居然能接引下諸聖殿堂的書山文海,倒也沒有覺得意外。
畢竟方運目前是稷下學宮實際的控制者,找到喚下書山文海的方法,並不困難。
就比如他寫的是這一副對聯就是一位先賢在登書山,渡文海時,有所頓悟寫下的。
“方運必然是用了那位先賢的文寶筆,寫了這首對聯,讓諸聖殿堂中的書山文海,誤以為是那人,才降下了書山文海的幻界……”
“這一招‘瞞天過海’使得太好,連我都差點要被他給騙過去了!想來這樣一來,中土七國之內,稷下學宮之中,支援他的擁躉又要大增了!”、
所以不過是澠池大會上給七國儒者拿來試煉而已,根本不需要大費周章請來書山學海,就是因為方運存了想出風頭,為自己“正名”的念頭,而且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他的計劃成功了!
不過……
果然秦楓看到盤腿坐在半空中的太子,眼露兇光,死死地盯住了方運。
坐在秦王身邊的嬴政,也是面露警惕地看著方運。
方運能夠召喚下書山學海,坐實了自己是儒聖的“事實”,自然也就拉走了作為武家年輕一代翹楚的太子的仇恨,還有嬴政作為鬼道中人的警惕。
“如此一來,太子與方運恐怕連貌合神離都做不到了,很有可能會在支援齊國成為盟主這件事情發生內訌……”
秦楓在心中飛快地思量了起來:“方運提防太子,太子仇視方運,齊國卻想要把這兩人都拉攏過來,為自己所用……”
“若是姜還珠的計劃能夠成功,齊國成為澠池大會盟主,倒的確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但是讓兩頭彼此仇視的野狼,老老實實地為齊國拉車,這未免也想得太美好了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