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雁陣……
小雷音寺建成之時,有位活菩薩精通陣法,在此地立下此陣,若是啟陣,那麼鳴沙山方圓數里,大陣之內,鳥雀不能飛行,威壓佈施,如金剛降臨。
持陣者,在陣法之內便有“世間極速”加持。
一念之間,幾乎可抵陣法任意一處。
寧奕和宋伊人對視一眼。
這就是兩人所擔心的……在禪律對決之後,佛子之位決出,按照規矩,具行大師會將“落雁陣”的陣眼移交。
律子道宣若是取勝。
那麼情況就不妙了。
……
……
十六座道場,進行比試,因為人數太多,故而動用了“符籙”,小雷音寺的幾位陣法師,負責推演符籙的陣列,十六座道場內,每位參加者手持一面符籙,兩張符籙為一對,持有相應符籙的則為對手,願力對拼,只有一次機會,失敗者便被淘汰。
小榷山。
雲雀的道場,便是這裡。
那座運送“小巽寺石像”的馬車,與雲雀一同來到了道場,小榷山的山頂極其開闊,道場被分開,分出了三十二座擂臺,陣法師按照順序,觸發“符籙”,手中符籙生出感應的,便來到擂臺之上對敵。
一共四千餘人。
分出十六座山峰。
每座山峰再分出三十餘座擂臺,如此一來,今日的初選,只需要每座擂臺進行八場對決,便可結束……看似“輕鬆”,但實際上大量的分化工作,仍然消耗了小雷音寺極大的人力。
揹負願力石像的苦修者,早早便來到小榷山。
這場浴佛法會,乃是這“禪律之爭”的背景下進行,若是能夠“脫穎而出”,必然會得到靈山的關注……也正是因此,吸引了大量的“高手”。
小榷山的高臺之上,俯瞰三十二座擂臺道場。
以宋伊人“淨蓮”的身份,在這小雷音寺內,拿到這樣的席位實在是一件很輕鬆的事情……事實上,四人在踏入小榷山方圓之時,便已經分別。
是雲雀主動提出來的。
因為“淨蓮”身份特殊,若是隨其一同進場,便會吸引大量的目光……雲雀並不喜歡這種感覺,他的確是要在這裡“一鳴驚人”,但卻絕不是因為“寧奕”,因為“淨蓮”。
如果能夠在浴佛法會被人看見……那麼只有一個原因。
他的神魂之術足夠強。
“浴佛法會的對決……與石像本身積澱的願力有關,還與修行者的‘神魂’有關。”宋伊人翹著二郎腿,淡淡道:“雲雀的神魂強度,與年齡完全不成正比,除非靈山瞎了眼,否則絕不會埋沒這種天才。”
道場上,一場又一場的對決正在進行。
大部分來到鳴沙山的苦修者,懷揣著的目的都是一樣的……證明自己。
然後被靈山發現。
而這裡卻有一個很殘酷的現實。
靈山根本就不會看到他們。
不僅僅是因為他們不夠耀眼。
更因為……靈山沒有一位大人物,會去注意這些人。
四千餘人。
哪怕真的能夠吸引到注意,也是最後的幾輪,那寥寥的十數個人。
而在大比開始之前,懷揣著美夢和狂熱的大部分苦修者……會在第一輪就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