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墨盟之約求全訂
可能是因為專業的關係,研究歷史或者跟歷史掛鉤的專業,似乎都有點主觀厚古薄今的意識形態。
當然,也可以理解為,敬畏先賢。
尤其是在後世,整個現代文明基本都是由西方文化支配奠基的時代,華夏輝煌的文化傳承,有時候在立竿見影的現代物質文化面前,確實有些弱勢,尤其是在科學方面。
而墨家,算是一個在這方面能夠扳回一城,被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拿出去吹的存在了。
雖然很多墨家存在於文獻中的神秘科學到現在也沒辦法復刻出現來,但是並不能證明不存在,只能透過考古考據慢慢證實真偽。
所以對於墨家,王詡算是比較熟悉的學派之一,挖掘墨家遺存也是考古界一個重大課題,畢竟這個在諸子百家時期獨領ns百年的學派,真正流傳下來的文獻和證據,實在是相對來說太少了。
若不是出土的文獻文物證實著這個學派確實存在過,可能早就被史學界踢出去了。
但是從僅存的文獻,後人整理出來的墨家學說可以看出來,墨家能夠在諸子百家,賢人輩出的時代獨領ns百年,並非沒有緣故的。
籠統來說,墨家是一個十分完整全面的學派,既有唯心主義理想論,也有唯物主義實踐論,而且還能兩者並駕齊驅,不偏科。
這是有些可怕的學科了。
因為在春秋戰國時期,以變法改革為主的法家,兵家,是實踐派所以在極大國家同時被重用,最後成就的大秦的一統。
很多人以為商鞅變法是秦國成功的必要因素,其實不是的,在商鞅開始變法之前,秦獻公就已經開始變法了,而在商鞅接手秦獻公變法之時,魏國的李悝已經變法成功了,之後的吳起在楚國完成了變法,之後的劇辛和樂毅也在燕國施行了變法。
而且這些經歷過變法的國家,都在一段時間得到了利益,這就是唯物主義實踐派的作用,能夠立竿見影的看到成效,依次來證明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
但是反觀唯心主義理論派為首的楊朱家,儒家則在當時並不受到君王的重視,反而在之後千年時間,慢慢在驗證著他們的理論作用。
但是墨家和這些單項發展的學派似乎都不一樣,它很全面,全面的甚至有些無跡可尋。
儒家,法家,陰陽家等學派都有跡可循的在道家中能夠找到源頭。
但是墨家似乎不行,墨家像是一個突兀出現在這個時代,而且十分全面的學說。
百家之時,名家提出了一個白馬非馬的命題,引得天下學派震驚,這是一個關於邏輯的命題,稷下學院很多學派的先生都在這道命題下折服,最後墨翟用更加強大縝密的邏輯,p了這道命題。
同時也奠定了華夏最早最完善的邏輯體系。
邏輯這個東西很重要,重要到可以塑造整個社會和文明的價值觀,擁有如此強大邏輯的墨翟,即便真的生而知之,依舊需要了解當時社會的基礎本源邏輯才能通曉。
而當時社會的邏輯,應該是從上古夏商周時期流傳下來的。
但是按照常規的生命文化起源論判斷,沒有什麼東西,是不用經歷發展過程,直接橫空出世的,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
除非墨家是舶來品,或者是一個經歷了比道家更久遠的發展歷史,但是這段歷史卻有些斷層,所以在墨家出現時才會追溯不到源頭。
而華夏的歷史斷層,只有夏商周時期,雖然無法證明,但是至少在王詡的觀點中,墨家應該是完整繼承了夏商的文明繁衍出來的一門學說,在加上墨家鉅子墨翟的身份,宋國貴族,孤竹國王姓,可謂是根正苗紅的殷商遺孤了。
而且加上墨家一出世就獨領ns,強盛時能夠縱橫斡旋各大諸侯國,調解紛爭,連霸主諸侯都要給幾分面子,更加印證了,這是一個有底蘊的學派。
同時王詡欣賞墨家的,也並非學派的理念,他最欣賞的是墨家自苦的核心精神。
所謂自苦,就是犧牲自己,摩頂放踵利天下。
孟子形容墨家以裘褐為衣,以跂蹻草鞋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
意思就是墨家人,過著比乞丐不如的日子,肩膀上卻挑著天下大義,以自苦為榮。
這種奉獻精神可以作為一種極高的道德精神,拋開了物質n,完全的精神享受,這樣的人,很容易引起別人的尊重和嚮往,但是想要成為這樣的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十分困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