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是個什麼年代?
是個變革的年代,是個思想解放的年代。是一切都“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但是仍然嚮往“詩和遠方”的年代!
用十幾年之後的思維,很難想象,在這個時代詩人的影響力和粉絲群體的體量是可以和歌星影星分庭抗禮的!
也很難想象,會不會寫詩,是女青年擇偶標準之中非常剛性的一條。
而在九零年,以新體詩聞名的汪國真,甚至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流行文化符號!
“既然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
“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
這些詩句記錄著兩三代人的青春。
有人不吝其辭,贊其直白流暢的話風、勵志向上的氣息,認為這是真正的詩歌、人民的詩歌。更有人嗤之以鼻,指責這樣的文字在詩歌本體藝術、情感和深度上與經典詩歌差距很大,只不過是“押韻的散文”、“格言式的快餐”。
但是不得不否認的是。
汪國真,海子,席慕蓉.....他們的詩曾經和vcd,盜版港片,大蒲扇與大褲衩人字拖,點綴了兩三代人的記憶。也批次製造了中國有史以來規模最為龐大的文藝青年群體。
詩歌在當下的影響力大不大?
答案是毋庸置疑的!
從來沒有哪個時代,詩歌這種藝術形式會在民間擁有億級規模的受眾。
往前一千年,往後十年。
都不曾有過!
......
卻說商場門口。
不大一會兒的功夫,那盲人老頭的身前就停下了十幾人。
幾乎所有人,在看到了老人陽光下的笑容和那身前的詩歌之後,都深受感觸,在跟老人交流之後,紛紛從兜裡掏出了或多或少的鈔票。
也就是二十幾分鍾,老人面前的搪瓷缸子就被花花綠綠的鈔票給填滿了!
自感覺差不多了,李憲便走到了老人身前。
將搪瓷缸子裡面的錢嘩啦啦啦倒出來那麼一數。
“嘿、趕巧了,不多不少,正好一百塊。”
得出了數字,李憲饒有興趣的看向了王洪洋和羅朗格。
“怎麼樣啊王教授,我這個考核,算不算過?”
王洪洋整個臉都皺成一個包子啦!
他死活沒想到,在他看來妥妥的死局,居然被李憲如此輕易的化解掉了!
尼瑪這主意都能想得出來,是人嘛!
“.....哼!”王洪洋用牙縫擠出來個字兒。
“王教授啊,別哼啊哼啊的,您也不是我們家大花豬不是?拜師的事兒,是不是現在趕緊了啊?”李憲嘿嘿一笑,將手裡的一把零錢重新扔進了搪瓷缸之中。
看著他臉上的冷笑,王洪洋是真不知道該做出什麼表情了。
他覺得,面前這個小子,就特麼是自己的噩夢!
“李憲、你,你別太過分......我畢竟是你們的教授。”
“唉!你這個人真有意思,到底是誰過分?!”一旁的蔣曉敏可看不下去了。
雖然她想著想著自己現在還是中歐的學員,但是跟李憲接觸這麼長時間,對於這個幾乎可以說能“點石成金”的年輕人,她可是佩服的五體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