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劉協集結四十萬漢軍至雒城下,圍住北門和西門,而東門由於臨涪水不需要圍,只留下南門不圍。
攻城尚未開始,蜀軍便連折兩員大將,一是嚴顏,一是張任,均是被生擒,卻命運各自不相同。
嚴顏被劉協感化,願意投降,不過為保其家眷,漢軍對外聲稱,已經將其斬首。
而張任因愚昧所致,堅持認為劉協是偽帝,不願意歸降,劉協也是無奈,只得斬了他。
這兩員蜀將,均是對外聲稱已被斬,只不過一個是假斬,還有一個則是真的給斬了。
連損兩將,加上漢軍不時的建造工事,以及向雒城城內射入傳單,導致整個益州人心惶惶,軍心不穩。
漢軍也拍了細作分別進入雒城和成都打探訊息,得知蜀軍內已經有很多人開始動搖起來,甚至有人開始勸劉璋主動投降。
雒城之內多次有將衝出來搦戰,均被殺回。
夏侯玲來漢軍營中第三天,劉協終於下令開始對雒城發起總攻。
先是用士兵將事先收集來的土石填塞護城河部分段落,讓兵士能踏河而過,騎射往城牆上不停的放箭,掩護器械跨河而過,再將落日弩和投石車架起來,對準城門和城牆投擲火流星和火炎箭。
僅兩個波次的攻擊,便有大段城牆被炸塌,漢軍便順著塌陷處,朝著城內一擁而入。
漢軍勢如破竹,蜀兵望風而降,還有一部分軍兵逃出南門,往成都去。
劉協下旨,收服降軍,凡投降者一律不殺。
雒城守將乃劉璋之子劉循,逃亡中被生擒,以及一大批蜀將被擒,見大勢已去,只能投降。
雒城即下,劉協命漢軍在城內四處招降蜀軍殘兵,安撫百姓,打掃街道,嚴禁掠奪,嚴禁擾民,一旦發現,一律處斬,決不留情。
見漢軍軍紀嚴明,又極其愛民,加之漢軍乃朝廷軍,雒城百姓都紛紛傾心歸降,歡迎漢軍的到來。
劉協下令休整一日,明日進軍成都。
劉協命人押來劉循,親自為其解綁,並說道:“今日朕放你回成都,去和你發親說,他只要投降,一切好說,如若不降,按亂臣處置,你需知利害關係。”
劉循跪曰:“多謝陛下不殺之恩,罪臣此次會成都,定不辱使命,勸我父來降。”
說罷,便劉循便帶領從人,離開了雒城,往成都去。
劉協召集眾將議事,有將領對於劉循的離去,報懷疑態度,認為他此去必不會勸降,而是和劉璋一起繼續對抗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