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都市言情 > 重生燃情年代 > 第228章 站在梁一飛的肩膀上

第228章 站在梁一飛的肩膀上 (第2/2頁)

“知道啊。”梁一飛點點頭。

要說93年的風雲人物,永城沈復絕對算是一線之流。

這人最初是一個技術員,發明了一種可以調節發動機功率的裝置,實現讓發動機小馬拉大車,這項發明在釣魚臺國賓館透過了國家科技鑑定,並且受到國家計委的一位領導首肯,大放光彩。

可惜,沈復並沒有足夠的資金來投入生產,銀行貸款也下不來,只能進行民間融資。

南巡之後,全國老百姓投資熱情極其高漲,但凡有新奇的專案就不愁找不到資金,但由於銀行金融管制,私營企業貸款有難度,所以民間融資更加火上一層樓,利息跟著水漲船高。

在沿海很多地方,民間拆借資金的年利息基本超過15%,銀行利率超過了12%。

只要有本金,根本不愁賺錢,很多大公司甚至都不做買賣,上億的資金,拆借出去就起碼有20%的收益,還用自己費什麼心?

華強廠工人們願意拿著一萬多塊錢下崗,也是基於此,現在市場上錢生錢太容易,一萬塊錢借出去,一年最少都有上千的利息收入,稍微認識點人,有點關係,一萬塊錢一年吃兩千利息輕輕鬆鬆。

沈復的專利是受到國家認可並且有大領導當面表揚,用於機械工業生產,無論是市場前景,還是政策支援,都是穩得不能再穩的優質專案,民間融資非常容易,廣告前一天刊出,第二天公司的門口就排了長龍。

僅20天,就集資2000萬,從一個小技術員、小老闆,一躍成為千萬級別的富豪,充分的印證了這個‘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的奇蹟時代。

如果從這個時候開始,沈復就把精力投入到科技研發上,那麼他的未來,甚至中國電力產業的未來,也許都會有一番天翻地覆的變化。

問題是,資本和實業,即是骨肉相連相互支援,又是相互毒害,一旦嚐到了資本的甜頭,很少有人能安下心來,認認真真的做實業。

嘗過甜頭的沈復走上了一條以實業、技術為噱頭,非法融資為真實目的,或者說,靠著融資來實現企業發展的邪路。

三千塊錢就能入股,每一季度結算,年補償率達24%,比銀行當時的儲蓄利率高出一倍,在全國17個城市開展了類公開集資,永城公司半年之內席捲全國,它很快成為當年最炙手可熱的高科技企業。

到了93年初,一年多時間,永城公司集資額度已經超過了10個億,其中個人集資佔據總額的93%。

但是這些錢,他用來做什麼呢?

不是生產研發,而是擴大集資隊伍,先後設立20多個分公司和100多個分支機構,僱用職員數千人,主要的業務就是登廣告、炒新聞,花費數千萬進行公關,高價聘請數百個擔任過司局長的離休老幹部擔任公司的高階顧問,由此構築起了一個強大的官商關係網。

鋪天蓋地的集資風暴最終引起了國家最高層的關注,決策人意識到,如果“永城模式”被廣泛效仿,會形成一個龐大而畸形,並且缺乏控制的金融流通圈,即直接影響國家金融管制政策,也會導致大量資金流入非生產領域,廣大投資人權益受損。

今年年初,永城舉辦‘十億慶功酒會’的時候,收到了人民銀行的通報,要求其限期清退所籌集資金。

已經膨脹的沈復此時已經失去了最基本的局勢認識,認為上到高層,中到上百位老幹部,下到數十萬集資民眾的‘撐腰’,他具備了與國家博弈的能力,做出了兩個驚世駭俗的決定。

第一,當即宣佈狀告人民銀行行長,索賠上億;

第二,宣將投資者的年利息由24%提高至48%。

上半年,沈復、永城、集資,這三個字,幾乎佔據了金融訊息的半壁江山。

潘覺準備撰稿聲討沈復和永城。

對這件事的入手角度,潘覺有點迷茫。

現在聲討沈復的人很多,但是角度都差不多,主要就是說他違反國家政策;

也有支援他的聲音。

有那麼一部分人認為,企業和政府不一樣,追逐利潤是商人的天性,只要不違反法律規定,企業就可以用各種手段攫取利潤,政府不應該用行政手段干涉。

在改革開放,南巡之後這段時期,由於摸著石頭過河,各種聲音都存在,很多事沒有定論。

潘覺覺得要批判,就要從支援他的那些聲音入手批判,有理有據,千篇一律的扣大帽子、發戰鬥檄文沒意思。

但這就需要很專業的知識了,對於經濟的理解,企業、企業家的理解,他遠不如梁一飛,所以想從梁一飛這裡徵求意見。

最新小說: 都市人品策略 重返08:我登權勢巔峰 秦爺懷裡的真千金又美又撩 狂妃在上:邪王一寵到底 神豪張百億 書中自有大反派 法學生猛 超級仙學院 煉氣鍛造師 重生88:開局手撕哥嫂,帶領全家致富 我能自動升級 都市霸道狂少 我的總裁老婆傾國傾城 我的殭屍女友 沒人比我更懂女團 打了鬼就不能打我了哦 同學你錦鯉啊,一等功追著跑 開局真破產,我被踢出家族群 誰懂啊?糊咖退圈後讀獸語翻紅了 逆向標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