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場的記者們一下子興奮了起來。
剛才梁一飛在臺上講了這麼一大堆,理論是有了,案例也有了,現在更好,又來一次現場臨時‘考察’。
靈不靈靠嘴說沒用,動真格的!
梁一飛在臺上還是保持微笑,心裡卻罵了句娘。
他媽的,難道老子最近太順,要出么蛾子了。
還真當我是點子大王啊,你一個區領導都棘手,我一時半會怎麼搞?
儘管心裡一陣罵娘,嘴上還是說‘您請說’。
罵賊老天行,罵區委副區長那可不行。
事情是這樣的。
區裡有一條老街,不算長,但很繁華,這兩年杭城發展特別快,為了城市整體規劃,要拆遷改建。
整條街住了一百多戶居民,區裡準備了一批商品房給予補償,差不多是一家一套,另外還有五十萬補償款,拉平均一家也有五千塊錢的樣子。
按理說條件是很好的:老平房換成樓房,面積只大不小,還有不菲的補償。
但是居民不幹!
因為安置的地方遠了點,都快到西溪了,等於是從市區,一下子搞到了近郊。
要說地圖上的距離,其實還好,兩地也就距離七公里左右,可是當地居民都是騎腳踏車上下班的,這多出來七公里,一天來回,就是多十幾公里,得多花兩小時。
居民們的要求是,補償款可以不變,但是安置地點,必須在原來位置附近。
區裡就犯難了,如果在中心區域買商品房,一套要貴出小兩萬塊錢,一百多套,就要多兩百多萬!
撥下來的總費用這麼多,哪來這個錢?
幾次協調,把補償款加到了70萬,一家差不多七千,還是不行。
居民還提出了一個辦法:這條街的住戶,大多集中在三個廠,要是把這三個廠都遷移到安置地點,那也行。
顯然更不靠譜。
就今天上午開會的這當口,居委會的同志挨家去做工作,不知道是不是有話說重了,和當地幾個年輕人鬧了矛盾,連派出所都出動了。
事關重大,一層層報到了區分局,又報到了分管‘城市開發、工商管理’這一塊的陳副區長這裡來。
“小梁同志,情況呢大約就是這樣。從去年年底到現在,半年多了,為了這條街啊,我們區裡,我個人,算是操碎了心。你給看看,有什麼好點子?”陳副區長說。
聽完情況描述,梁一飛當著在場這麼多記者的面,愣住了,許久沒說話。
這根本不是什麼么蛾子,而是天降的禮包!
他上輩子上過商學院,讀過真正點子大王的那本自傳《張陽的金點子》,其中有一個案例,跟眼前這個情況,幾乎如出一轍!
好像也就是杭城的!
難道就是這件事?
仔細回憶回憶,他當時是怎麼做的?
梁一飛在臺上回憶,臺下卻當他被難住了,無以言對,等了快有一分鐘,全場氣氛都有些尷尬起來,梁一飛終於開口了:“區長,我有幾個問題想確認一下。”
“你說。”
“補償款能不能再多?”說著,看了看滿場的記者,笑道:“這您得給我句實話,當然了,希望在場的記者朋友,不要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