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題兩句很精闢,是對三性論的總結。
《植物法理·三性論》,是很高深的理論,幾乎只有高品才會鑽研它。
「通物性知其理,通道性知其法。」
「理法何用乎?」
「種百草以改天時,養萬樹以制地利。’’
又是三句出來。
龐元稹盯住趙興,目光中充滿異色。
旁邊的諸多四品官,如魏照、楊松等人,則是面露震撼之色。
如果說前面三句只是對經典的總結,很精闢但還不算驚豔。
後面這三句,就是在拿經典來註解自己理論了。
而且觀念相當的大膽!
本我派的理念是挑選神枝、仙木、不斷優選其後代,進行雜交,使得其無懼任何天時、地利。
再惡劣的環境,也能存活下來。
圍繞的都是如何培養植物本身,排除掉天時、地利兩種因素的干擾。
現在趙興提出來的觀點,卻把天時、地利加了進來。
不過,他提出的觀點是:用植物去改天時、用植物去養地利!
這樣一來,豈不是將本我派,置於三派之首?
簡直太對本我派的胃口了!
但對胃口是一回事,還是要有充足的說服力,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論才行。
十七人的目光,都緊緊盯著趙興,希望他接下來能說出充足的論據。
最好還要給出實際的應用領域。
否則的話,這些話,也不過是空談罷了。
「昔年蘇聖公,著《防災本草》,記述植物12類1700餘種,囊括十九州之地。
「有藤名曰「淨水藤’,移之混水,半日水清,民可飲之。」
「又有神樹‘天地清’,種於毒瘴之地,三年毒瘴散,惡地化沃土。」」
「毒瘴之地,何以化沃土?毒瘴蓋因天之六氣混亂,寒、陰、燥、晦、明交錯而生,乃天之惡氣。’
「植物納於本我,則六氣散,陰陽復均衡,豈非改天時也?’」
「地火蓮紮根火焰山,久之,地火由太陽轉少陽,種之者眾,百萬裡火焰山亦化靈山,豈非以植物養地脈乎?」
「沙漠塵暴紛飛,植樹百萬可阻,沙漠亦化綠洲也。」’
「凡森林茂密之地,則多雲雨—.—”
趙興侃侃而談,聽著的司農們,則認真的拿筆在記錄。
蘇聖公,指的是上古聖賢‘蘇頌’,他有經典《防災本草》《救荒本草》流傳於世。
裡面就講了很多神奇植物,能夠在極端環境下生長,並且描述了對地貌產生了改變作用。
但他只強調了植物本身的神奇特性,並沒有深究植物對天時、地利的影響,
從本質上剖析原因。
趙興則是從陰陽五行出發,站在更高的角度去闡述植物生命對天時和地脈的影響。
他引申的經典,並不冷門,比如《本我天物論·六氣篇》和《本我天物論·
陰陽篇》都有提到類似的概念。
但就是這些淺顯易見的理論,結合在一起,卻讓諸多本我派司農醍醐灌頂。
龐元稹和眾多司農是越聽越著迷。